80岁大爷反复腹泻,因为肚子里长了个h

在多数人眼里,拉肚子是个很常见的小毛病,但是长期出现晨起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长期慢性腹泻,腹泻伴恶心、反酸等症状时,很可能是某些癌症的报警信号。要养成定期检查的良好习惯,尽早就医,接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长期腹泻竟因腺瘤,ESD微创手术解除痛苦

80岁的李大爷最近感觉胃肠不适,经常腹泻,原以为是小毛病,吃点药就会康复,但腹泻反复发作,药物毫无作用,便医院消化内科。肠镜检查时发现,患者乙状结肠长了一个大约6.5x3.0cm大小菜花样肿物!“普通的肠息肉大都小于1.0x1.0cm,像李大爷这种6.5x3.0cm大小的肿物,属于巨大的肠息肉。传统的治疗方式就是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消化科侯仁好主任向患者解释,但考虑老人年龄过大,耐受手术能力较差,患者家属也拒绝外科手术,同时患者的病灶符合内镜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治疗指征,侯主任决定采用内镜下行ESD为患者治疗。完善各项检查后,侯主任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独立为老人实施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成功切除了病灶。术后效果非常好,术后病理回示管状腺瘤(良性肿瘤),部分区域呈中度非典型增生,如果非典型增生继续发展将有癌变的可能,术后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患者仅住院1周就出院了。

没花一分钱治好了病,李大爷高兴地说天上掉馅饼了!

李大爷一家非常感谢侯主任精湛的手术技术,避免了经受外科手术的痛苦。李大爷是职工医保患者,结肠肿物ESD术为威海市医保定额支付病种,李大爷的住院费用2万余元在定额支付范围内,自己不用负担任何费用,李大爷高兴的开玩笑说,“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创伤小,复发率低,恢复快,ESD治疗优点多

侯主任介绍,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内镜下治疗技术,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

ESD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开展只有五年多时间,这一技术仍需由高水平、训练有素的内镜医师完成,医院消化科是威海市最早开医院之一,技术纯熟。ESD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

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创伤小,患者易耐受,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使医生能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

(1)食管病变:Barrett食管、早期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包括息肉、平滑肌瘤、食管乳头状瘤等);

(2)胃病变: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良性肿瘤(包括胃息肉、胃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等;

(3)大肠病变:巨大平坦息肉、粘膜下肿瘤、类癌等。

先进精湛的技术+实心实意的惠民政策=免费治愈!

自年1月起,ESD已纳入医保定额付费病种范围内,职工医保患者在定额范围内可进行免费治疗,居民医保患者在定额范围内可报销60%,个人自付40%。

医院提醒市民如果出现晨起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长期慢性腹泻,腹泻伴恶心、反酸等症状时,及早就医,避免加重病情。

消化内科联系

(消化内科于云王静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yganv.com/zyyiy/14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