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下区肿胀,肿胀范围常涉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鼻唇沟消失、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龈颊沟即位于间隙底部处常有明显肿胀、压痛,极易扪得波动,也可自行破溃,溢出脓液。
眶下间隙肿胀及炎症激惹眶下神经,可致不同程度的疼痛,眶下间隙感染向上可向眶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组织炎,出现眼球前突、眼胀痛,也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初期蜂窝组织炎时,表现为眶下间隙增大,蜂窝组织间隙密度可正常或密度不均匀增高,密度常低于周围肌肉,有时与肌肉呈等密度,边界欠清。如该间隙与外界相通或病变由产气杆菌感染可见气体密度影。脂肪结缔组织变性坏死,脓液聚集形成脓肿,表现为团状液体密度影。眶下间隙内软组织肿胀,可见口角提肌、上唇提肌、上唇鼻翼提肌及颧小肌肿胀增粗,密度变低。眶下间隙旁浅筋膜可增厚,边缘毛糙、模糊。有时可见邻近骨质病变,如尖牙、第一前磨牙或切牙根尖炎或脓肿,上颌骨骨髓炎改变。眶下间隙淋巴结较少,所以少见肿大淋巴结。眶下间隙感染易累及颊间隙及颞下间隙。强化检查,眶下间隙不均匀强化,坏死组织、渗出液无强化,脓肿壁呈环形强化,增厚筋膜轻度强化(图1、2)。
图1左侧眶下间隙感染
左侧眶下间隙开大,蜂窝组织度增高,中见斑片状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密度接近肌肉,左侧鼻肌、上唇鼻翼提肌及上唇提肌肿胀图2右侧眶下间隙感染
右侧眶下间隙开大,蜂窝组织密度增高,中见淡片状高密度影。右侧上唇鼻翼提肌肿胀。右侧上颌窦黏膜肥厚。以上唇鼻翼提肌为中心见带状软组织密度肿块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