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丹毒属于中医“丹毒”的范畴,其病因与中医文献中“伤水疮”相似,是由红斑丹毒丝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感染性皮肤病。类丹毒多与患者职业有关,主要见于经营家畜、鱼类、禽鸟、屠宰、肉食加工、皮毛、兽医及炊事员等行业人员。由于皮肤损害类似于丹毒样损害,故名类丹毒。临床上以伤口部位(手腕部多见)有境界清楚的紫红色斑疹、局部肿胀、灼热痒痛、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
医院的专家说,类丹毒发作的病因主要是常接触肉类、鱼、鸟类等或被动物、昆虫咬伤或猪骨、鱼刺等刺伤皮肤,导致毒邪入侵,血风蕴热,热毒阻络,气血不通,则皮肤紫红,毒邪损伤脉络,血溢脉外,而致皮肤肿胀青紫,形成类丹毒之病。
类丹毒具有潜伏期,最短八小时,超过一周的罕见,平均为两天,按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
1.局限型:为类丹毒临床上最多见的一型。在病菌侵入部位出现疼痛,继之患部肿胀,出现境界清楚的紫红斑,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展,中央部分消退,边缘微隆起而成环状。有时可有水疱形成。病损范围直径一般不超过十厘米。多发生于手及腕部。局部灼热感或瘙痒。若手指被侵犯,则指关节疼痛,活动困难。少数患者伴发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病损处不化脓,消退后也不脱屑,可遗留色素沉着斑。病人一般不发热,多无全身症状。如不治疗,一般在二到四周内可自然愈合。除少数患者遗留指关节畸形外,一般无后遗症发生。有些患者的患处损害呈游走性,旧的患处不断出现新的紫红斑,红斑此起彼伏,皮损可蔓延至整个手部,可使病程拖延数月之久。
2.弥漫型:少见。皮损形态与局限型相同,但呈弥漫性或全身性分布,也有呈环状、地图状或不规则状。常伴有关节痛、发热等症状。血液细菌培养阴性。
3.败血症型:罕见。病人一般没有典型皮损,但可发生广泛性红斑和紫癜。全身症状重笃,往往伴有关节痛及心内膜炎,血液细菌培养呈阳性。患部组织培养,猪丹毒杆菌阳性。
治疗时,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的表现,主要治疗法则是清热解毒,具体治法如下:
1.毒邪阻络:症见患处或全身散在紫红色斑块,局部灼热痒痛或有微热,或瘿核疼痛肿大,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2.毒热入营(多见于败血症型):全身散在环状、地图状或奇异形状斑块或见紫斑,伴高热寒战;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类丹毒病原菌为猪丹毒丝菌,属于阳性杆菌,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早期及时应用,对类丹毒的发展控制很重要。类丹毒如不治疗,一般在二到四周内自然痊愈,除了个别患者会遗留指关节畸形外,一般无后遗症。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罕有的败血症型,如果造成了内脏损害,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
预约或咨询挂号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北京中科医院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