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肌肉分组大部分解剖学资料将人类躯干肌肉以方向上分组,但是便于我们区分并研究每块肌肉的功能和形状,我们将肌肉按照功能分组。使躯干活动,连结胸廓和骨盆的肌肉有:骶棘肌、腹直肌、腹外斜肌使手臂活动,连结躯干和肩骨的肌肉有:大、小菱形肌、肩胛提肌、胸小肌、前锯肌、斜方肌。连结肩骨和上臂的肌肉有:大圆肌、小圆肌、三角肌连结躯干和上臂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一、胸廓——骨盆腹直肌、腹外斜肌、骶棘肌腹直肌腹直肌在躯干前方,位于耻骨与第五,六、七肋骨之间。收缩时,这块肌肉使躯干前屈。若双臀悬空,胸部固定时,它能使骨盆向上。腹直肌因它的形状和位置而得名,这块肌肉纵分为两半,中有浅槽达脐孔处,称作白线。肌肉上常有三条横线:一条位于脐孔上方,第二条在胸膛窠处,第三条约在二者之间等距处。这些线成为这部分肌肉的特征。最上一条伸向外侧时微向下斜,其他两条近水平状。由仰卧而逐渐抬起躯干坐直时,腹直肌最易觉觉察。腹直肌结构要点A.腹直肌是人体中线两侧对称的两块肌肉。B.腹直肌肌肉分成两列、四个纵向的扁平体块,最下面的一块最长,腹脐在第三、第四之间。C.第二、第三体块之间的横线称为中横肌线,中横肌线基本为一条平线;第一、第二体块之间的横线称为上横肌线,上横肌线在人体中线处高、两边低。起点:胸骨下端,胸骨外第5、6、7根肋骨。止点:耻骨联合。作用:屈曲躯干、抬举下肢。腹外斜肌腹外斜肌紧接在腹直肌的两侧。象它的名称所说的那样,这块肌肉是斜生的,自下部第八根肋骨处。其作用是相对的;其位置是交替的作指状突起,连结髂嵴的前半部。它和腹直肌接连的地方有条明显的槽。从这条线开始,腹外斜肌生出一层薄的腱罩在腹直肌上,使它的形状更为突出,这腱层叫作腹直肌鞘。腹直肌鞘的下缘为腹股沟韧带,这是一条粗筋,自髂前上棘伸向耻骨,形成腹部下缘特有的半圆形。腹股沟韧带是躯干下部的边缘。根据纵切面的分析,能见到腹外斜肌只是形成胁腹部的三层重叠肌肉中的一层。三层结合成一块,其外表则是腹外斜肌。髂嵴与肋骨之间的肌肉是最厚实的。腹外斜肌能把骨盆拉向胸廓,或把胸廓拉向骨盆。因此,人体的重心变化时,荷重那侧的腹外斜肌把胸廓拉向那一方,对面不荷重的腹外斜肌因而扩张。腹直肌与腹外斜肌在一起形成躯干正面下部2/3的块面。腹外斜肌群:腹外斜肌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内层):腹横肌。起点:胸廓下边6肋骨、腰背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1/2处。止点:腹白线(腹正中线)。第二层:腹内斜肌。起点:腰背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2/3处。止点:腹白线、胸廓下3肋骨。第三层(外层):腹外斜肌。起点:胸廓5-12肋骨外侧。止点:髂嵴前半部、腹白线、腹肌沟韧带。作用:向任何方向转动躯干,形成胸廓和骨盆之间的各种运动。骶棘肌人体背部有一块强有力的肉柱,始自骶骨及髂嵴后方1/2处,沿脊柱两侧向上生长,直到头骨的下部。它填满肋骨间所成的斜坡,它的纤维连结着肋骨和胸椎。虽然它实际上由数块肌肉合成,但从我们的需要出发,还是算作一块来得恰当。由于脊柱是胸廓及骨盆之间唯一的骨架;需要有强壮的肌肉来扶助。腰部的剖面使我们了解脊柱两旁这两大块肌肉的情况。它们的作用在于挺伸脊柱,使前屈的躯干挺直,也能使脊柱后仰。起点:骶骨、髂嵴后缘以及腰椎并汇总直达坐骨。止点:沿脊椎骨的两侧上达枕骨。作用:后伸脊柱。二、胸廓——肩骨菱形肌、肩胛提肌、胸小肌、前锯肌、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胸小肌大、小菱形肌大、小菱形肌始自脊柱第四节颈椎至第五节胸椎,向下方和外方斜生,直到肩胛骨的内侧边缘。大部分藏在斜方肌下面,只有下部一小块三角形显露在外。菱形肌对肩胛骨的转动起着辅助作用。肩胛提肌和大小菱形肌一起的是肩胛提肌。它自头四节颈椎两侧的棘状突起处生出,下垂嵌入肩胛骨的上角。它连结的部位在菱形肌连结部位的上方。肩胛提肌有一部分显露在颈侧,在斜方肌的前方。它的作用是把肩胛骨提起。胸小肌胸小肌始自躯干部第三、四、五根肋骨伸向肩胛骨喙突,在胸大肌下面,有时能显露出来。总的来讲,在转动肩胛骨的动作中,大、小菱形肌自肩胛骨内侧下角向上拉,而胸小肌则帮助着把肩胛骨昀外上方向下拉。前锯肌前锯肌之得名乃由于它生长的部位形成一条锯齿线。它的纤维自上部的八根肋骨处生向肩胛骨的内侧边缘。它们的肌头部分在肋骨上可联成弧形。前锯肌的肌头部分与腹外斜肌的肌头相接,中间的四根肋骨是这两块肌肉的共同基地。前锯肌在胸廓与肩胛骨之间,它的大部分被肩胛骨所遮盖。前锯肌在模特儿身上虽然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但这是块重要的肌肉,它成为躯干侧面的特征。当手臂前推或作击剑动作时,前锯肌由于转动肩胛骨,把它拉向前方而显得突出。前锯肌因而常被称为“击剑肌”。起点:肋骨第1-8(9)肋骨。止点:从肩胛骨下方通过,连接肩胛骨直缘。作用:拉动肩胛骨向前。与菱形肌、肩胛提肌相对运动。斜方肌从图案的角度来看,斜方肌是最有趣的肌肉中的一块。它的形状象一头张开双翼的鸟或一架飞机。斜方肌位于背部上方、颈部和肩部。它始自头骨下部、颈椎部和第十二根胸椎处,张开在背上,它的纤维聚集于肩胛冈、肩峰,并转过来包住锁骨外端的1/3处。自头骨起至胸廓下部为止,斜方肌连结着脊柱与肩骨。它与肩骨的转动有关。斜方肌全部位于表面,它几乎完全掩盖住大、小菱形肌与肩胛提肌。撇开正常的情况不谈,斜方肌的形状因肩的活动而改变。两肩前拉时,这块肌肉包在胸廓上,后拉时,它便收缩而成为两团坚实的肉块,沿着脊柱挤在一起。作抬肩动作时,起作用的主要是这块肌肉的上部。肩后拉时,斜方肌的两半部都起作用。举臂时,肌肉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伸张和收缩。斜方肌和前锯肌一起转动肩胛骨,帮着举起上臂。这动作恰和大、小菱形肌及胸小肌所做的动作相反。连结斜方肌于骨上的腱是构成背部的指标。自头骨下部起,短的腱沿脊椎排成一条小径,其中突出的第7节颈椎周围是一块钻石形的面积。类似的面积也产生在第12节胸椎及其他肌肉与肩胛冈内缘连结的地点。这些面积的重要性在于:由于它们是腱,它们的形状不随着肌肉各部的收缩而改变,而在周围隆起的肌肉中显出是一块凹穴。斜方肌大体形成颈部及背部的肩线。从背部看,它构成自颈至肩头的肩线。自前方看去,斜方肌形成颈部两侧的两块三角形。位于肩胛冈及第十二节胸椎间的斜方肌边缘,能隐约辨认;这部分肌肉收缩时,和肩胛骨相离部分显得最为突出。特点:斜方肌很厚,使肩部向上形成上弧线,富于弹性并使肩部增厚,但女性这块肌肉一般不发达,而肩峰突出,显出细长的颈部。起点:枕骨的下沿及全部颈椎、胸椎。止点:肩胛冈、肩峰、锁骨外侧1/3处。作用:使锁骨、肩胛骨上抬形成耸肩动作,拉动肩部向后、向下运动。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yganv.com/zyyf/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