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课堂肌肤感染病急性蜂窝织炎

肌肤感染病--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一种现代医学命名。该病多发生在人体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现代医学研究分析,急性蜂窝织炎的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该病菌感染的炎症病变不易受局限,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扩散迅速,短期内即可引起广泛的皮下组织炎症、渗出、水肿,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内毒素血症。

急性蜂窝织炎,常继发于外伤溃疡。该病菌同其他局限性化脓性皮肤微小创伤感染,便可直接导致该炎症。急性蜂窝织炎,因此多属于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依照临床数据统计,急性蜂窝织炎,根据细菌种类、毒性、病人状况和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存在如下几种特殊类型。

01

一,产妇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该炎症致病菌以厌氧菌为主,发病以下腹与会阴部比较多见,常因皮肤受损伤或受到污染之类的情况下发生。病变主要局限于皮下结缔组织,不侵及肌层。

02

二,新生儿皮下坏疽

亦称新生儿蜂窝织炎,该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变多发生背部与臀部,偶尔在枕部、肩、腿、腰骶和会阴等容易受压处。冬季易发,多与皮肤不洁、擦伤、受压、受潮和粪便浸渍有关。

03

三,小儿口底、颌下蜂窝织炎

该炎症感染,多起源于口腔或面部。来自口腔感染时,炎症常以肿胀势发,且多迅速波及咽喉,导致喉头水肿,此类病情甚为危急。

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中,根据急性蜂窝织炎病的病理病因,把该病症状分为了普通和特殊两种。

一,普通型急性蜂窝织炎症状,其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两部分

1

局部症状局部红肿、剧痛明显,并向四周迅速扩大。该症状尤以表浅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特征明显。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病变的中央部分常因缺血发生坏死。但如果病变部位组织松弛(如面部、腹壁等处),则疼痛较轻。

2

全身症状可有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白细胞计数增加等。深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红肿多不明显,常常只有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但病情严重,全身症状明显。

二,特殊类型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

1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病变部位可检出捻发音,蜂窝组织和筋膜出现坏死,且伴有进行性皮肤坏死,脓液恶臭,全身症状严重。

2

新生儿皮下坏疽:又称为新生儿蜂窝织炎,初起时皮肤发红,触之稍硬。病变范围扩大时,中心部分变暗变软,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诊有皮下浮动感(脓液多时也可出现波动)。患儿坏死皮肤肤色呈灰褐色或黑色,并伴有破溃,或高热、拒乳、哭闹或昏睡、昏迷等全身症状。

3

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该炎症特征主要有喉头水肿和气管压迫感,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此炎症有时还可蔓延到纵隔。西医对急性蜂窝织炎的常规治疗:早期主要以投用足量高效的抗生素,用以减缓全身的急性症状,控制炎症的蔓延并防止复发。此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详细讲解。

下面主要讲解一下中医对急性蜂窝织炎的认识分析及治疗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急性蜂窝织炎,就是人体肌肤经脉组织高密区域群发性痈疮溃疡。这种痈疮的形成原因,一是人体内蕴湿热火毒,二是外感湿邪热戾瘴气。二者互应,致使人体营卫不和,邪热壅聚,气血热毒相博,经络壅阻,终致气血凝热聚邪,蕴火毒而成痈疮,生发在人体特定部位,即所谓‘’急性蜂窝织炎‘’。

针对此种特殊性痈疮(急性蜂窝织炎),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中医对此做出三种类型分析:

1

生发于身体上部者,多因风热上行,且以风温、风热为多。

2

生发于身体中部者,因气火俱发于中,多以内蕴火毒气火为主。

3

生发于人体下肢者,因邪毒下趋流注,多以湿热流火居多。

根据以上三种类型,及其不同表现症状,中医结合辩证原理,将其分为:初期、成脓、溃后三个阶段。

二、辩证分期治疗

一、初期阶段:毒热蕴结、脉络阻滞型

*发病症状:皮肤红肿疼痛,边界不清,中央略紫,并逐渐扩大,伴有发热寒战,周身疼痛。大便干,小便赤。

*舌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解毒,合营利湿。

*拟定处方: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化裁。

*方剂成分:白芷、大贝母、归尾、甘草、炮甲珠、防风、乳香、没药、陈皮、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各10克;赤芍、皂角刺、天花粉各15克;银花20克。

*每天一副,分二次饭后服

二、中期(成脓期)

*发病症状:患处皮损,中央肿胀高实,色紫红,灼热疼痛如鸡啄,按之有波动感,全身症状加重。

*舌脉症状:舌质红荅黄腻,脉象弦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利湿,合营托毒

*拟定处方:五神汤合透脓散化裁

*处方成分:银花90克;皂角刺、车前子各15克;紫花地丁、生黄芪、茯苓各20克;当归、炮甲珠、川牛膝各10克

*每天一副,分二次饭后服

三、溃脓期(脓肿后期)

*病发症状:皮肤湿烂,脓水色白或黄或灰并夹带有血,全身症状随之逐步减轻,并逐渐收口。另外亦有皮损面积较大者,溃后大块腐肉脱落,疮口较深,这类情形者收口较缓慢。

*舌脉症状:舌质淡,脉弦细。

*治疗法则:调补气血,托脓生肌

*拟定处方:八珍汤加减

*处方成分: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各10克;熟地、党参、银花各15克;生甘草8克;谷麦芽各30克。

*每天一副,分二次饭前服

附加提示:

局部发病,有条件外治的,可接受外治,具体步骤为:

1、成脓期切开排脓,采用紫外线或超声波物理疗法,后外用金黄散外敷。

2、溃后提脓祛腐,多采用八二丹或九一丹及药线祛腐引流,待脓尽后以生肌散合生肌膏外用做善后。

本期主讲:苍松

主编:晨阳

副编:胖嘟嘟

审核校对:黄启琼

1、本文内容为苍松医生实际诊疗经验及个人学习心得归纳整理,欢迎大家转载交流学习,但转载请注明出处。2、文中治疗方案可供读者做家庭治疗指导。鉴于某些疾病的复杂性及个人体质不同等因素,读者对文中涉及的药方和成药,不可盲目照搬套用,要认真阅读对照文中对疾病类型及症状的辨别和分析。3、如读者对文中内容及个人病症有疑虑,可直接添加苍松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kyganv.com/zyyf/137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