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前不久因为脚气发作未及时治疗,进而诱发了下肢的丹毒感染,医院普外科接受了综合治疗,缓解了病情。
医院普外科主任肖元廷介绍,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都可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丹毒的潜伏期2~5天。早期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丹毒的复发可引起持续性局部淋巴水肿,最后结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纤维化,称为慢性链球菌性淋巴水肿。乳癌患者腋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由于淋巴淤滞,也易反复患丹毒。
丹毒感染期间,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发病时忌牛、羊肉及海鲜等偏热、辛辣、助湿的食物,发病期间要戒烟、戒酒,多饮开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为防止接触性传染,不与家人共用洁具,每天要用温水洗脚,切忌用太热的水烫脚。本病痊愈后,往往在原发部位有反复再发的倾向,应保护原发部位,防止意外撞伤、虫叮、蚊咬或用力搔抓。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尚须继续用药数日,不宜过早停药,以防复发。
对于丹毒的预防,肖元廷主任建议:加强个人防护,防外伤,多休息,不要过于疲劳。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平素应用养成勤洗脚的良好习惯,保持下肢清结卫生,应勤晒袜,有条件者可以经常更换鞋袜。
另外,根治足癣可预防下肢丹毒,预防面部丹毒应避免和纠正挖鼻习惯。下肢丹毒可用枕头将小腿垫高35度—45度角;头面部丹毒的病人可取半卧位。发热者可给予酒精擦浴或退烧药。
供稿:普外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