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疹(pompholyx)又称出汗不良或出汗不良性湿疹,是发生于掌跖及指趾屈侧皮肤的复发性水疱性疾病,发生于手掌者称掌汗疱(cheiropompholyx),发于足跖者称为跖汗疱(podopompholyx)。
一、汗疱疹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尚不完全清楚。曾认为与出汗不良有关,现在多认为汗疱疹是一种湿疹样反应。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疲劳、抑郁常是本病的促发因素;亦有认为本病系细菌、真菌、食物或药物的过敏反应。
1、遗传纯合子双胞胎可以同时患本病。有些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0%患者伴特应性体质。
2、过敏如对镍、钻或香脂等引起的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可以引起类似损害。静脉丙种球蛋白有引起本病的报道。
3、肉毒毒素注射可以缓解症状,提示与神经功能有关,情绪变化可以引发或加重。
4、环境季节变化常见春末夏初症状严重,冬季逐渐痊愈。
二、汗疱疹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自觉瘙痒或烧灼感,可先于皮疹或与皮疹同时出现。呈慢性复发性,春夏秋季节好发,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检查手掌及指侧缘可见对称性簇集针尖大小清亮水疱或大疱而无红斑。水疱不破溃,数日后脱屑痊愈。继发感染可以出现脓疱、蜂窝织炎或淋巴管炎。足趾及趾侧缘、手足背也可以受累。80%患者单纯手发病,10%手足同时受累,10%单纯足部受累。
三、本病应注意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本病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水疱型手癣:多始于一侧而非两侧同时发病。初起为局限性群集水疱,继而相互融合、脱屑,形成弧形边缘皮损;鳞屑直接镜检真菌阳性。
2、汗疱型癣菌疹:常有活动性皮肤癣菌病灶,水疱较浅,疱壁较薄,病灶治愈后癣菌疹即可自愈;癣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3、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为对称分布于手掌的表浅性角质剥脱,与汗疱疹十分相似,但前者无明显的深在性水疱,常无自觉症状。
四、临床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1、一般治疗控制手足多汗,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以及肥皂、洗衣粉等刺激。
2、局部治疗以收敛、止痒药物为主。轻者,外用炉甘石洗剂;水疱较多时,用1%明矾溶液或1%醋酸铅溶液做冷湿敷;干燥脱屑者,外用2%水杨酸软膏、10%尿素霜等。
3、全身治疗给予镇静安定药如溴剂、安定、谷维素等有助于改善精神紧张状态;瘙痒明显者,口服抗组胺药物;皮损面积大、炎症明显者,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普鲁苯辛、-2等,具有短暂疗效,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张学军教你认识皮肤病,每周更新,
及时发布患者公益活动,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