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蒙古族中身材较

摘要:为了探讨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对名(男,女)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的9项身体围度进行测量,计算了6项围度指数值,比较了性别间的差异性,分析了围度值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并将布里亚特蒙古族与我国其他14个人群的围度值进行了u检验.结果表明:男性围度的总体均数中,臀围明显低于女性,腹围和大腿围略低于女性,其余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围度变化幅度大于男性,且女性多数围度值在50岁以后明显下降;男性上、下肢近端部与远端部围度发育较匀称,而女性较粗壮;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的多数围度值都大于其他人群,是蒙古族中身材较为粗壮魁梧的人群.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是个跨界而居的人群.目前,世界上约有布里亚特蒙古族6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蒙古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的部分布里亚特人陆续迁居到我国呼伦贝尔草原,现在中国约有名布里亚特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

身体围度是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项目之一,是人体测量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人体的某个截面中骨骼、肌肉、器官、皮下脂肪等综合发育的情况,其中胸围、腹围、臀围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心脏病、糖尿病等一些疾病的预警指标[2].对我国少数民族身体围度的专项研究已有部分报道[2-4],但关于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的身体围度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为了解该人群的身体围度特征及其年龄变化特点,本文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于年7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锡尼河镇,随机抽取年龄为20~65岁的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例(男例,女例),进行9项围度指标(头水平围、胸围、腹围、臀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的活体测量.被调查者身体健康,世代为布里亚特蒙古人.

本次调查以入户调查方式进行.各项指标的测量依据??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查数据利用Excel及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男女样本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65岁4个年龄组,分别计算各年龄组各项围度值的均数与标准差,并分析围度值随年龄变化的规律,进行相邻年龄组间、同年龄组性别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同时对布里亚特蒙古族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内蒙古地区的其他蒙古族人群的围度值进行u检验.

6项围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上臂长围指数=上臂围/上臂长,

前臂长围指数=前臂最大围/前臂长,

前臂上臂围指数=上臂围/前臂围,

大腿长围指数=大腿围/大腿长,

小腿长围指数=小腿围/小腿长,

大小腿围指数=小腿围/大腿围.

2??结果

布里亚特蒙古族同年龄组性别间、相邻年龄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及围度指数见表1~表3,各年龄组围度值的年龄变化情况见图1和图2,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围度值的u检验结果见表4.

表1??布里亚特蒙古族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Tab.1ThesignificantdifferencetestresultsbetweenmenandwomenofBuryatMongolian

注??*表示两性差异显著(P0.05);**表示两性差异极显著(P0.01)

表2??布里亚特蒙古族身体围度指数值(??S)

Tab.2IndexofcircumferenceofBuryatMongolian

表3布里亚特蒙古族相邻年龄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Tab.3ThesignificantdifferencetestresultsbetweenadjacentagegroupsofBuryatMongolian

注*表示两性差异显著(P0.05);**表示两性差异极显著(P0.01)

表4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与我国其他人群身体围度的比较(u检验)

Tab.4ComparisonofcircumferenceofBuryatMongolianwiththoseofothergroups

注蒙古族1:伊犁蒙古族,蒙古族2:巴音郭勒蒙古族,蒙古族3:云南蒙古族;*表示差异显著(P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3讨论

3.1??布里亚特蒙古族男、女身体围度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围度的总体均数中,臀围明显低于女性,腹围和大腿围略低于女性,其余均高于女性;躯干3个围度值中,男女都是臀围值最大,男性的胸围值大于腹围值,女性则相反,表明男性躯干上部发育优于女性,躯干下部脂肪蓄积量少于女性;男性上臂最大围与上臂围之差大于女性,表明男性上臂肌肉比女性更为发达;男性大腿围与小腿围之差小于女性,表明男性小腿发育强于女性.性别间t检验结果显示(表1),女性臀围明显大于男性,上臂围明显小于男性(P0.05),女性的头围、胸围、前臂围和上臂最大围都极显著小于男性(P0.01),腹围、大腿围和小腿围性别间差异不显著.

表2中的6项相关指数可以进一步说明四肢部位围度与其长度之间、肢体近端部与其远端部围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上肢围度的3项指数中,男性上臂长围指数和前臂上臂围指数值小于女性,而前臂长围指数略大于女性,表明男性上臂部与前臂部骨骼肌肉的发育都比较健壮,而女性的上臂与其前臂相比,则更粗壮一些.在下肢围度的3项指数中,男性的大腿长围指数和小腿长围指数均小于女性,而大小腿围指数略大于女性,因此从大、小腿围与其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看,女性比男性的大、小腿都粗短.

3.2??布里亚特蒙古族男、女身体围度的年龄变化特点

由图1可知,布里亚特蒙古族男性的头水平围和小腿最大围均无明显变化,臀围、胸围、腹围值随年龄持续增长.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大腿最大围在20~39岁呈增长趋势,之后较稳定.男性4个年龄组间围度的绝对变化值(最大值-最小值)表明:头部的围度变化值最小,为10.33mm;躯干部的围度变化最明显,胸围.79mm,腹围.64mm,臀围92.92mm;四肢部围度变化居中,分别是上臂围30.41mm,前臂围14.55mm,臂缩35.02mm,大腿围34.88mm,小腿围13.14mm.

由图1可以看出,布里亚特蒙古族女性的头水平围相对稳定,胸围、腹围和臀围在49岁之前随年龄增长显著,之后增幅减缓,四肢的围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相似,在40~49岁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女性4个年龄组间围度的绝对变化值(最大值-最小值)与男性类似:头部的围度变化值最小,为10.46mm;躯干部的围度变化最为明显,其中胸围mm,腹围.7mm,臀围mm;四肢的围度变化值居中,分别是上臂围43.1mm,前臂围24.43mm,臂缩56.52mm,大腿围42.18mm,小腿围37.5mm.

本次调查中发现,布里亚特蒙古族成年男女除头水平围外,身体其他部位围度都呈现一定的年龄波动(表3).头围的绝对变化值最小,是因为成人的头围主要反映头部的骨性结构特征,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男女各项围度值(头水平围和男性的小腿围除外)均在20~29岁组与30~39岁组间有显著差异,表明在30~39岁之前各项围度增长较快.此外,女性躯干部围度值在30~39岁与40~49岁间差异也极显著.除了臀围、腹围、大腿围和小腿围这4项围度值性别间差异较小外,男性多数围度值大于同年龄组女性,而女性的臀围值在40~49岁显著大于男性.这可能是由于男性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普遍优于女性,而女性腹、臀及大腿部位的皮下脂肪蓄积明显优于男性.女性身体围度随年龄变化幅度大多强于男性,而且在50岁以后各项围度值都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女性在50岁以后劳动强度降低,骨骼肌肉发育状况逐渐减退有关,而且,妇女在50岁以后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导致其促脂肪合成、蓄积功能明显减弱,皮下脂肪的蓄积速度、蓄积程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3.3??布里亚特蒙古族与我国其他民族围度值的比较

由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质资料只有少数提供了四肢部围度值,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其他14个群体[7-19]的6项围度进行比较(表4).由表4可知,在15个人群中,布里亚特蒙古族男性围度相对最接近乌孜别克族,与巴音郭勒蒙古族、俄罗斯族、柯尔克孜族也较接近;女性围度相对最接近柯尔克孜族,与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巴音郭勒蒙古族也比较接近;男女身体围度与其他10个人群差异较大.总之,布里亚特蒙古族这6项围度与新疆的个别民族较接近.

对布里亚特蒙古族与内蒙古赤峰市[20]、巴彦淖尔市[21]以及锡林浩特市蒙古族[22]的头围和胸围的u检验结果表明,布里亚特蒙古族男女头围中,除了女性与巴彦淖尔市差异较显著之外,其余都比较接近,而男女胸围都与其他3个人群存在极显著差异,布里亚特蒙古族男女胸围都明显大于其他3个人群.因此,从身体围度来看,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蒙古族中身材较为粗壮魁梧的人群.

致谢感谢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呼伦贝尔市民委、鄂温克自治旗民族宗教事务局和锡尼河镇各级领导对本工作的支持!

作者:

刘海燕/陆舜华/董其格其(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呼和浩特022)

郑连斌(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谢宾(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分院,内蒙古海拉尔020)

联合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白癜风怎么治
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yganv.com/zyyiy/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