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杨家岭青年,《红故事大家讲》栏目。我是婕睿。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是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对这位国际共产主义者的评价。“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他们比父兄还亲——他们是你的同志。”这是白求恩至死所坚持的革命精神。
本期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冯乐乐,将为朋友们分享红故事《一个国际共产党员的精神》。
希望喜欢讲故事的志愿者们赶紧加入我们吧,期待下一期就是您。让我们一起讲好延安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前言
第一,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理想信念的核心力。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延安时期,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甘冒出生入死之险、陷囹圄困苦之难、蒙丧亲失友之痛,抛头颅、洒热血、夙兴夜寐、栉风沐雨,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前,我们要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补钙壮骨、强基铸魂,坚持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断增强不忘初心的底气和砥砺前行的勇气。
第二,是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实事求是的行动力。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实事求是,不仅为党在延安时期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而且也使党在后来的全国解放战争中完全掌握了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辉煌的成就。当前,我们要善于遵循规律,勇于改革进取,敢于打破观念的束缚、体制的羁绊,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各个方面蕴藏的强大动能,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新战略”任务,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第三,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矢志为民的源动力。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延安时期,党的各级干部树立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风范,与人民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血肉联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当前,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共建新生活”作为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抓手和动力,让群众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适、更舒心、更自尊。
第四,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艰苦奋斗的进取力。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延安时期,党领导人民用小米加步枪取得了一次又次胜利,用奉献和给予赢得了一场又一场颂扬,用真理和真诚团结了一个又ー个阶层,固化了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优良作风。当前我们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政治追求,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我们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经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立项,省内多位党史专家和理论工作者历时两年、集体攻关并精心完成的《话说延安精神》,作为《红色延安?灯塔》系列丛书的开篇之作,是我们“讲好延安故事、弘扬延安精神、传承延安基因”的重要探索和实践。这部书稿有别于以往对延安精神的学术解读和理论阐释,也不是单纯的故事汇编。它首次以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为红线,以五个重要篇目(信仰篇、求是篇、为民篇、作风篇、理论篇)为基本框架,贯穿了延安时期非常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高度再现了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表现风格和延展脉络。既突出了讲述的生动性、完整性和启发性,又有效彰显了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普及和推广延安精神方面,是一部非常难得、非常有益的辅导材料。
作风篇(前言)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形势、新环境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以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独立自主,把革命胜利的立足点始终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英雄气概,把最严峻的形势看作“黎明前的黑暗”,将最强大的敌人视为“纸老虎”,顽强拼搏,埋头苦干,征服了一切敌人和困难;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立足于“永久奋斗”,大力倡导谦虚谨慎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形成了“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的良好氛围,成为那个年代人人向往的革命希望之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时期广大党员同志的真实写照,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根据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事迹。如“朴素浑如田舍翁”的朱德总司令、“革命先锋”林伯渠、“群众领袖”习仲勋、“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马锡五、“埋头苦干”的陈振夏,以及“小人物,大英雄”的张思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无论是党的领导人,还是普通共产党员,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在革命的事业上,以牺牲小我成就大义,表现出令中外人士感叹的延安作风。
党在延安时期的作风建设的经验及成就告诉我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党之所以能战胜一切困难,从弱小走向强大,是因为党拥有一批真正的革命者,能够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是因为延安作风是党前进的不竭动力,是党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本期嘉宾:
冯乐乐: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员,山丹丹延安精神宣讲志愿服务队成员
《一个国际共产党员的精神》
大家好!欢迎来到杨家岭青年《红故事大家讲》栏目。我是本期的讲述者冯乐乐。我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国际共产党员的精神》。希望喜欢讲故事的朋友们赶紧加入我们吧!
我要到最前线去年3月底,白求恩率领医疗队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晚上,便受到毛泽东的接见。白求恩把他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证书交给毛泽东,毛泽东郑重地接过去说:“我们将把你的组织关系转到中国共产党内来。”白求恩向毛泽东表示,他最能发挥作用的方式是组织战地医疗队,在前线抢救重伤员。“我敢说,如果立刻动手术,这类伤员中的百分之七十五一定可以复原。“毛泽东同意这个建议,请白求恩立即组织八路军第一战地医疗队。那晚,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就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纲领等问题,同白求恩交谈了三个小时。白求恩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他初见毛泽东的印象:“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毛泽东那样感动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此后数日,白求恩在傅连暲和美国医生马海德陪同下,医院。医院,他一个一个病房挨着看,并和伤员谈话做详细记录。医院为日本战俘治伤施救时,称赞说:“你们真了不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白求恩还做了几例手术示范,如膝关节手术和摘除扁桃腺手术,器械仅有一把刀子、两把镊子、一个开口器、几个棉球,几分钟就顺利结束了,非常成功。接着,白求恩来到距延安17.5公里医院。这里设备极为简陋,是在一个手术队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医护人员对所有从前方转来的伤员一一进行检查,发现多半是腿部伤病,由于处理不及时,很多战士成了残废。白求恩详细询问,得知伤员从前线转到延安需要很长时间,在担架和马车上还要经受颠晃,立即提出组建医疗队上前方的申请。八路军卫生部考虑到白求恩年近半百,而前线条件艰苦,要他留在延安工作。白求恩说:“我不是来享受的,优厚的物质生活我早就有了,但为了理想我都抛弃了!需要照顾的是伤员,不是我。”
当年的“五一”节后,经毛泽东批准,白求恩和从武汉到陕北度假的加拿大医生理查德·布朗从延安出发,巡视陕北和晋医院。他们乘汽车经清涧、绥德到达米脂,又徒步经佳县到达神木贺家川八路军一二0师医院驻地。未及吃饭,医院带他去看伤员。这里的条件比延安更差,个伤员分住在老乡家的窑洞里,最好的病床是铺着草的土炕。医务人员虽然工作勤奋,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既没有正规的手术室,也没有外科手术器械和麻醉药,甚至连纱布绷带都极为匮乏。白求恩十分焦急,马上给纽约国际援华委员会写信,请求每月找来美元的经费,以购买药品和器材;同时医院的报告,希望早日改善医疗条件,还再次要求上前线,及时为伤员治疗。
华北前线的白衣天使白求恩婉拒党中央、毛泽东以及其他中国同志对自己的特殊照顾,到达晋察冀的第一个星期就检查医治了名伤员,第一个月做手术例。在广灵、灵丘战役中,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做手术71例。在河北,接连参加四个大战役,实施战地手术例。在冀中,仅曲回寺一战,就连续工作69小时,做手术例。他曾经一个月走了多公里路,做了13个手术。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战士的生命,医院搬得离前线越来越近,以至敌人的炮火在身前身后爆炸。他曾经俯下身躯手托滴瓶一动不动跪在炕上三个多小时给伤员输液。他从不以专家自居,亲自深夜查房,为伤员复诊、盖被、倒屎、倒尿。他殿红的鲜血曾经一次又一次输入伤员们的身躯。当他自知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心中想的仍然是要回到前方去。他曾经一次又一次让在场的医生、护士感动得落泪。他结合实际创造了中国医疗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支志愿战地医疗队、第一支志愿输血队、第一本游击医疗手册等。
白求恩是一个视工作效率为生命的人,是一个实现了将死亡率降到最低点的医学效率伦理的典范。“他的工作,极其深入细微,而效率高得惊人。”他常常因低效率行为的存在而发脾气。他在日记中写道:“每逢工作进行得不顺利,或者他们犯了错误,或者他们做事没效率,他们说我总是脾气大。”他虽然为此而苦恼,但如果他的工作被人为地给耽搁了,或者他看到别人的工作没效率,他还是会大发雷霆,把左右的人吓得浑身发抖。白求恩一切以伤员的康复为宗旨,追求医疗效率的实践行为,大大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挽教了许多战士的宝贵生命,提高了八路军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然而,尽管死亡率已降低了40%以上,他还是不满足而责备自己。白求恩总结出“尽可能缩短受伤与做手术的时间”是降低伤员死亡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他找到死亡医院离战斗地点太远,伤员常常要医院,错过了最佳医治时间。他认为,时间是抢救生命的决定性因素,必须组织更多的“战地医疗队直接到火线上去工作”,这“是我们所能实行的最重要的改革。我确信这样做一定能大大降低我们的死亡率”。
做白求恩式的共产党员年10月28日,白求恩在抢救从摩天岭战场上抬下来的伤员时,不幸划破了左手中指,仍坚持工作。11月初,他带领手术医院,发现一个头部负伤、患了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他知道,这种病若不立即手术,便有生命危险,于是立即投入抢救。伤员脱险了,他自己手上的伤口却受到了这种病毒的感染,医院便发起高烧。可他一声不吭,带着高烧、病痛,仍然夜以继日地抢救从黄土岭战斗中下来的伤员。聂荣臻要杨成武医院治疗,他说:“不必了,我是医生,我知道我患的是脓毒败血症,能用的办法都用了,还是让我抓紧时间多抢救几个伤员吧!”在不得不服从“命令”的情况下,他才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工作岗位。由于病情恶化,同年11月12日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在给聂荣臻司令员的遗书中写道:“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多有贡献。请转告毛泽东主席,感谢他的中国共产党给我的帮助。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
白求恩牺牲后,晋察冀边区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在得知白求恩逝世的消息时,心情十分沉重。在延安各界举行的白求恩追悼大会上,毛泽东送了花圈,并写了“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的挽联。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共产党人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最后他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本期的故事就为您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下期再见!
链接:延安的“洋医生”延安时期,除了白求恩大夫外,还有许多洋医生为我国的抗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马海徳是我们熟悉的一位洋医生。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于年7月到达延安。来到延安后,他仔细考察了位于前线或后方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红军医疗卫生单位。通过与医生、护士和伤病员的交谈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用英文写出了一份《苏区医疗卫生工作考察报告》。这份报告不仅叙述了医疗机构的现状,而且分析了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这一报告获得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党中央任命他为“中共红军卫生总顾问”,这标志着他正式成为红军队伍的一员。他负责全程接待前来支援抗战的加拿大白求嗯大夫、印度的爱德华大夫以及德国的汉斯?米勒大夫等人,并为他们的工作做出了妥善的安排。马海德年加入了中国国籍,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年在北京病逝。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文化
杨家岭青年邀您一起讲故事
编辑器喜欢讲故事的朋友赶紧加入我们吧~
期待下一期就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