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玄殿彩画的总体配置及其演变

大高悬殿彩画的总体配置及其演变

ThovrallconfigurationandvolutionofpaintingHalloflarghigh-Hyun

王仲傑张秀芬王木子

WangzhongjiZhangxiufnWangmuzi

内容摘要

大高玄殿是明嘉靖二十一年()兴建的一处皇室道教宫殿。其现存彩画皆为清代旧物,多数建筑是几个时期绘制的彩画共存于一座殿宇之上。本文从诸殿座现存彩画、彩画断代和彩画演变过程三个层面对大高玄殿彩画进行初步分析和考证。

关键词大高玄殿建筑彩画明代清代道教

大高玄殿是明嘉靖二十一年()兴建的一处皇室道教宫殿。改殿曾长期被某单位借用,现已归还故宫博物院。经查,这组建筑的彩画在借用期间未作过修缮,基本上仍保持原有状态。大高玄殿这组明代建筑目前没有发现留下明代彩画,现存彩画皆为清代旧物,多数建筑存留着不同时期绘制的彩画。在坤贞宇的内檐西北角等处还保留着很完整的清早期的彩画原迹。有的在清中期曾采用过“过色见新”方法进行重绘,但至今仍能看出早期彩画的痕迹。清代晚期所做的彩画工程多局限于外檐,清中期彩画在内檐装饰中较好地保存了下来。总之,大高玄殿这组建筑彩画有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拟通过对各殿宇彩画的梳理分析,理清大高玄殿建筑群彩画的演变过程。

一诸座殿宇现存彩画调查

1.大高悬门

内檐:梁枋彩画为金龙方心、片金坐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平板枋绘片金行龙,柱头绘栀花纹。斗栱为金边黑老,垫栱板绘火焰三宝珠。天花的岔角云为金琢墨拶退做法,圆鼓子内绘片金升降龙。支条为金轱辘金琢墨拶退燕尾。明间两缝四件跨空枋上彩画已被近期所作油饰覆盖。

外檐:檩枋彩画为金龙方心、片金坐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盒子部分仍然隐约可见原有的整破栀花纹饰。柱头表层绘一朵整旋花,其下还隐现有栀花纹痕迹。平板枋表层绘片金行龙,但隐外檐约可见底层原为降魔云纹饰。斗栱金边黑老,垫栱板绘火焰三宝珠。挑尖梁头、霸王拳、角梁为金边金老施晕做法〔图一〕。

〔图一〕大高玄门后外檐明间大额枋“龙方心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

2.钟楼

内檐上层梁檩枋表层彩画为一字方心或空方心,整栀花盒子雅伍墨,金枋底面还隐现有早期“长流水”的原迹〔图二〕。

外檐上下层正立面及两山面的檩枋彩画为龙方心,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背立面为片金西番莲,夔龙盒子,夔龙方心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平板枋为半拉瓢掐池子,池子内分别绘烟琢墨拶退夔龙,夔蝠,把子草和黑叶子花卉。方心内表层龙纹下面还隐现另一种龙纹的原迹。找头中表层旋花下面还隐约可见另一种旋花的痕迹。

〔图二〕钟楼内檐上层梁架“一字方心雅伍墨彩画”

3.鼓楼

内檐下层梁檩枋彩画为一字方心整栀花盒子雅伍墨。外檐上下层彩画与钟楼相同〔图三〕。

〔图三〕鼓楼下层明间“龙方心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

4.大高玄殿

内檐明间天花以上脊檩绘五色开红墨彩云纹饰。脊垫板两端不设箍头,其间以红色做地,上绘金色行龙纹,凤纹,鸾纹和鹤纹,衬地上云纹为烟琢墨拶退绘法。脊枋绘“龙凤鸾鹤和玺”,构件的端头为付箍头,设盒子,呈四瓣海棠盒形,侧面绘金色降龙,底面绘金色鸾纹。岔角内绘烟琢墨拶退绘法直瓣西番莲。整箍头上绘几朵烟琢墨拶退绘法的西番莲小花头。圭线光,方心的端头及岔口线,楞线皆为弧线形。找头内绘一金鸾,一金鹤,(鹤在靠近方心一侧),底面找头内绘一金升龙和一金降凤(凤在靠近方心一侧),衬地绘烟琢墨拶退西番莲,侧面方心内绘一金色行龙和金色凤(凤纹在左)。底面方心内绘一金色行龙和一金色凤(凤纹在右),衬地绘烟琢墨拶退云朵纹,云朵多成十字形。柱头的侧立面皆绘两个四瓣海棠形盒子,岔角和盒子内皆绘以六瓣花朵为中心由其生出四只西番莲,这些纹饰皆为烟琢墨拶退绘法。框架大线只拉晕色无白粉线。所有贴金部分一概不沥粉,皆为平金开红墨做法〔图四〕。

〔图四〕大高玄殿明间脊枋“龙凤鸾鹤和玺彩画”小样

内檐天花以下梁枋彩画为金龙和玺。正付箍头,箍头内无花纹,圭线光的端头呈弧线形,方心的端头和岔口线,楞线端头呈几何形,正立面,山面明间设盒子。大部分盒子凡青地皆绘升龙,凡绿地皆绘坐龙,盒子岔角皆为切卷草或水牙纹。找头内龙纹举凡绘单龙者皆为“升绿降青”定式。三面做画的找头内皆采用两龙下卷式。多数方心内皆绘对称两条行龙(二龙戏珠),遇到短方心时则绘双升龙。圭线光内西番莲,灵芝纹与其衬地颜色尚无定制。檐部柱头彩画为双盒子,其内绘片金云纹。金部柱头下部绘片金“海水江涯”纹,上部绘片金“把势龙”。平板枋绘片金行龙。由额垫板两端设箍头其间绘片金法轮公母草(两侧法轮呈桃形)。龙纹衬地上的云纹皆为片金做法。正面,山面明间皆以“上青下绿”定位。斗栱金边黑老,垫拱板绘片金火焰三宝珠。天花的岔角云为金琢墨拶退绘法,金柱内天花的圆鼓子内绘前肢为一举一垂式坐龙,檐部,金部之间的圆鼓子内绘前肢双垂式坐龙。通贴两色金箔,框架大线不拉晕色,只拉白粉线。内墙的墙边为青地片金触边式西番莲卷草,墙面拉一道土红色线条〔图五〕。〔图五〕大高玄殿内檐明间大、小额枋“金线龙和玺彩画”

外檐檩枋彩画为金龙和玺。素箍头,构件端头为整付箍头,圭线光和岔口线及楞线,方心头均系几何形。正面的明,次,二次间,山面诸间皆设盒子。盒子呈近圆形,凡绿地绘坐龙,青地绘升龙。岔角切卷草或水牙纹。圭线光内凡青地绘片金灵芝纹,凡绿地绘片金西番莲。找头部分凡青地皆绘降龙,绿地皆绘升龙。大部分方心内绘对称行龙(二龙戏珠),下层稍间的短方心内绘对称升龙。柱头下部绘金琢墨拶退立卧水,上部绘坐龙。柱头,盒子,找头,方心余地上的云纹皆为金琢墨拶退做法。平板枋绘行龙,余地云朵纹绘片金做法。由额垫板两端设箍头,其间绘片金行龙,余地云朵纹为片金做法。正立面上下层明间以“上青下绿”定位,山面明间以“上绿下青”定位。斗栱金边,垫栱板绘片金火焰三宝珠。遍贴一色金箔,框架大线不拉晕色只拉一道白粉〔图六〕。

〔图六〕大高玄殿前外檐明间“金龙和玺彩画”

5.阐玄殿

内檐梁枋表层彩画为一字方心,章丹地烟琢墨拶退青色双夔龙,绿地绘深浅两种黑色枝叶花果盒子墨线大点金。平板枋绘降魔云。斗栱黑边,垫栱板涂红色油。天花的方圆鼓子线沥粉贴金,岔角云为烟琢墨拶退做法,圆鼓子内的下半部绘六朵渲染云纹呈山峰形,其上绘青绿丹红四色烟琢墨拶退绘法的光芒纹。在一个画框内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绘法,实属罕见。支条的井口线为红边,片金轱辘草烟琢墨拶退燕尾〔图七〕。

〔图七〕阐玄殿内檐“云气纹天花彩画”

南北次间外侧两件天花梁的底面中部(历史上此处曾装有木板墙,故将这部分老彩画覆盖起来,近年来拆去这部分木板墙使得这部分老彩画又显露出来)还残留着比较完整的“鸾鹤和玺”原迹。梁的两端不设盒子,圭线光,方心的端头及岔口线,楞线均呈弧线形,青色素箍头,圭线光内绘烟琢墨拶退西番莲卷草纹,找头较长其内绘一只片金鹤和一只卷草形尾羽凤(实际是鸾),余地绘烟琢墨拶退西番莲卷草纹。方心内也绘一只金鹤和一只金鸾,鹤鸾之间绘片金火焰宝珠。余地绘烟琢墨拶退云纹。找头,方心中的鸾纹头部皆向前檐,鹤的头部皆向后檐。与天花梁相连的后檐柱头平板枋上也残存与之相配的老彩画:柱头的上下箍头之间设一八瓣海棠盒子,其内似绘有片金鸾纹,余地也绘有烟琢墨拶退云纹,岔角内绘烟琢墨拶退西番莲卷草纹。平板枋上还残留有烟琢墨拶退云纹和不甚清晰的鸾鹤纹。此处和玺残迹与大高玄殿脊枋的和玺相比较有不少相同之处,如圭线光..方心的端头和岔口线..楞线皆为弧线形,方心的余地绘云纹,找头的余地绘西番莲卷草纹..皆不施晕色。不同之处例如,此殿和玺只绘鸾鹤纹,无龙凤纹。框架线和鸾鹤纹皆为沥粉贴金做法,箍头上无纹饰〔图八,图九〕。

〔图八〕阐玄殿内檐天花梁底面底层“鸾鹤和玺”彩画残迹

〔图九〕阐玄殿内檐天花梁底面残存鸾鹤和玺示意图

外檐及前檐廊内梁檩枋彩画为金龙方心,坐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平板枋绘半拉瓢掐池子,池子内分别绘片金西番莲和黑叶子花卉,斗栱金边,天花也为云气纹,但细部构图已经变化。

6.演奥殿

内檐表层彩画与阐玄殿完全一致。唯有南稍间梁枋表层的一字方心墨线大点金其盒子为整栀花纹饰。南北次间两缝天花梁的底面也残留着一部分鸾鹤和玺原迹。其纹饰构图做法以及存在状况与阐玄殿完全相同。

外檐及前檐廊内彩画之状况与阐玄殿完全相同。

7.九天应元雷坛殿

脊部彩画已不存在。

内檐天花以下梁枋彩画为一字方心死盒子墨线大点金,但大额枋上的纹饰与小额枋..天花梁上的纹饰不尽相同。檐部前后檐的明间和山面明间设盒子,其余间皆不设。明间大额枋的盒子是以双如意头为花心(旋眼),其外绘两层旋花瓣作为核心纹饰,四角绘两破如意头。找头中的头路旋花瓣十分密集,整朵旋花有二十二个头路瓣。二路也采用头路瓣形象,减为十六个。三路,四路瓣的造型皆为常见形,旋眼为花朵形。小额枋,天花梁的盒子其十字别纹部分与清早期无异,只四角亦绘并非绘四分之一的十字别纹。旋花也和常见的无异,其旋眼也为花朵形。檐柱头绘两个十字别盒子。平板枋绘降魔云,由额垫板涂刷红色。斗栱黑边,垫栱板涂刷红色光油,天花的方圆鼓线沥粉贴金,岔角云烟琢墨拶退绘法,圆鼓子内绘片金双降凤纹,双凤以旋转形式组成。余地只绘三朵烟琢墨拶退云纹,无宝珠牡丹花一类的纹饰。支条的井口线涂红色片金轱辘烟琢墨拶退燕尾〔图十〕。

〔图十〕九天应元雷坛殿内檐“一字方心十字别盒子墨线大点金彩画”

外檐檩枋彩画金龙方心金线烟琢墨石碾玉。青地盒子内绘金升龙..绿地盒子内绘金坐龙,找头中的旋花造型皆为清晚期的典型特征,但组合形式颇为少见。例如,前檐明间的大额枋的找头采用了一组喜相逢加一组勾丝咬的组合方式。山面明间小额枋的找头却采用了“一整两破加勾丝咬”,其外又加一组喜相逢的组合形式。箍头以外相当于绘栀花处则绘两个破如意头纹。平板枋绘四破旋花掐池子,池子内分别绘片金触边式西番莲卷草和黑叶子花卉。由额垫板两端设箍头,其间绘片金轱辘烟琢墨拶退公母草。斗栱金边..垫栱板片金火焰三宝珠。贴一色金箔〔图十一〕。

〔图十一〕九天应元雷坛殿外檐“龙纹方心、龙纹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

8.天乙之殿

内檐由北向南数的第一间至第六间的梁檩枋的彩画为:章丹地烟琢墨拶退双夔龙(后檐额枋绘正面夔龙)和深浅两色黑枝叶花果盒子一字方心墨线大点金。柱头彩画为栀花纹。斗栱黑边,垫栱板涂刷红色光油。由北向南数第七间,第八间,第九间目前仍被后加的顶棚所封闭无法检查,估计其状况应与前两间一致..梁檩上彩画为整栀花盒子一字方心墨线大点金。除盒子部分之外,与第一间至第六间完全相同。天花支条与阐玄殿完全一致。

外檐及前檐廊内梁檩枋彩画为青绿地,皆绘片金坐龙盒子金龙方心,金线烟琢墨石碾玉。柱头绘栀花纹。斗拱外拽金边做法,内拽为黑边做法。

9.涌明之殿

内檐大多数间的梁檩枋彩画也为章丹地烟琢墨拶退夔龙,深浅两种黑色枝叶花果盒子一字方心墨线大点金。外檐及前檐廊内的梁檩枋彩画为龙方心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斗栱金边状况与天乙之殿完全相同。其前檐廊内的天花也为云气纹,其状况与演奥殿的天花完全相同。

唯明间的后檐檩枋上和某间天花梁侧面上还保留着另一个时期的老彩画,这部分彩画不设盒子,找头中的旋眼呈花朵形,二路瓣为叠压式,头路瓣为十二个。方心端头呈宝剑头型,其内为随形黑老。檐檩的方心为“普照乾坤”式,内无黑老。做法为墨线烟琢墨石碾玉。斗栱为金边做法。

某间天花梁的底面曾被木板墙覆盖,还保留着部分彩画旋眼痕迹,与天花梁的侧面旋眼相同。

10.乾元阁、坤贞宇

上层内檐额枋彩画为素箍头金龙和玺,不设盒子。圭线光,方心的端头和岔口线,楞线皆为弧线线,方心内皆绘双降龙,找头内青绿色地均绘升龙。框件大线无晕色只有大粉,贴库赤两色金箔。平板枋绘片金行龙。柱头为八瓣海棠盒内绘片金触边式西番莲卷草,斗栱金边,垫栱板绘片金火焰三宝珠。天花无方鼓子线,为沥粉贴金,岔角云为金琢墨拶退做法,圆鼓内绘片金坐龙。轱辘燕尾为金琢墨拶退做法〔图十二〕。

〔图十二〕乾元阁内檐“金龙和玺彩画”

下层内檐大部分梁枋为素箍头龙和玺彩画,圭线光的端头为弧线形,方心端头,岔口线,楞线为几何线。明间额枋的找头内绘一升龙一降龙,平板枋绘片金行龙,斗栱金边,垫栱板绘片金西番莲卷草,贴库赤两色金箔,无晕色。天花岔角云为金琢墨拶退绘法,园鼓内绘坐龙。轱辘燕尾金琢墨拶退〔图十三〕。

〔图十三〕坤贞宇内檐“龙和玺彩画”

该层内檐西山面明间大额枋的北部,北次间的大额枋及两件穿插枋上还保留龙凤鹤和玺。其圭线光,方心的端头,.岔口线,楞线皆为弧线,合棱处绘有一条水平横线。圭线光内绘烟琢墨拶退西番莲卷草纹,盒子内绘金凤纹,其岔角为烟琢墨拶退西番莲卷草。找头内绘金凤,金鹤纹,余地为烟琢墨拶退西番莲卷草。方心内分别绘金龙或金凤纹余地为烟琢墨拶退云纹。柱头绘一海棠盒,其内绘些烟琢墨拶退云纹。四岔角也绘烟琢墨拶退西番莲卷草。框架大线只拉白粉。平板枋绘金龙金凤纹,余地云纹为烟琢墨拶退绘法。斗栱金边黑老,此部分的天花与其他部分天花在做法上也小有区别,岔角云..圆鼓内余地云纹皆为烟琢墨做法〔图十四〕。

〔图十四〕坤贞宇内檐“龙凤鸾鹤和玺彩画”

外檐上下层檩枋彩画皆为龙凤和玺。素箍头,圭线光,方心端头和岔口线,楞线均为几何线,明间设盒子,青地绘升龙,绿地绘降龙,找头内龙纹以“升绿降青”为序。明间方心绘对称行龙,次间绘对称升龙或降龙,亦以“升绿降青”为序。挑檐枋绘片金工王云。平板枋绘片金行龙。柱头绘一个盒子内绘片金坐龙。方心..找头..盒子..平板枋余地云纹均为片金做法。圭线光内凡绿地绘片金菊花卷草,凡青地绘片金灵芝纹。框架大线不施晕色只拉大粉。斗栱金边,垫栱板绘片金火焰三宝珠。贴一色金箔。

二诸座殿宇现存彩画的断代分析

1.大高玄门

内檐彩画的盒子造型偏圆,皮条线,岔口线的中部节点为直线折弯,旋眼的下半部呈橄榄形,旋花的二路瓣,三路瓣为分格,旋花空隙处绘仔栀花,行龙躯干的下部呈水平势,天花的外边偏宽,栱上的黑老呈“弹簧”形,彩画使用的颜料为佛青,洋绿等,从上述特征可以判定,内檐彩画是清代后期重绘之物。但这部分彩画也携带着一定原有老彩画的信息,如“勾丝咬”中绘有太极图,天花圆鼓子内绘的是升降龙。由此可以认定现存的内檐彩画重绘时还是遵循该门原有彩画的形制。

外檐彩画的总体状况与内檐彩画基本相同。仔细观察还是小有区别的。大高玄门外檐,内檐彩画并非同一时间重绘,外檐要稍早一些,但也是清代晚期重绘的。外檐平板枋的表层行龙彩画之下还隐现出比较清晰的降魔云纹。这说明清代晚期重绘彩画时局部作了调整。

2.钟楼

从其上层内檐表层雅伍墨彩画的众多细节上看,应为清中期的旧物。金枋底面隐现出来的底层纹饰具有明末清初的特征。

外檐表层的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的时代特征较为明显,应认定为清晚期重绘之物。其方心中隐现出来的另一种龙纹(局部)和皮条线部分还隐现出底层旋瓣等。种种迹象表明,该楼外檐在清中期也曾绘旋子彩画。

3.鼓楼

下层内檐现存的整栀花盒子一字方心雅伍墨彩画与钟楼上层内檐彩画基本一致,为同一个时期的旧物。上下层外檐表层的金龙方心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与钟楼的外檐表层彩画基本相同,但方心中的龙纹比较生动。整体绘制特点比较工整。不排除其有“过色见新”成分。

4.大高玄殿

脊部彩画:仅从脊枋上和玺在构件端头只设付箍头,圭线光,方心的端头和岔口线,楞线均为弧线,盒子的造型为四瓣海棠盒形,其岔角为拶退西番莲,以上特征足以判定这部分彩画为明末清初所作。但我们对它的认识不要局限于此,其内还有好多问题值得深究。如这部分彩画的细部纹饰不同于常见的和玺彩画,除了龙纹外,还有卷草形尾凤纹..羽毛形尾凤纹和鹤纹。其状况与该殿和乾元阁的石雕御路上的龙纹(两种)凤纹,鹤纹完全一致,排列次序也完全相同。这两种造型不同的凤纹是否都是凤,还是另有解释?经查宋中的彩画图样,也列出两种凤凰纹:头部一致,一种尾羽呈卷草形,一种尾羽呈长条形。其下还列了两只鸾纹,尾部皆为五只长羽〔图十五〕。当时称之为鸾的造型却与清代凤纹十分相似,说明宋代对凤凰和鸾是有区别的,只是与后代的理解有所不同而已。清代中记,“蚕宫大殿彩画大点金伍墨立粉贴金鸾凤方心”,但未说明鸾和凤分别是什么造型。我们不妨以大高大高玄殿现存石雕和大木构件上彩画中的凤鸾作对比分析:明清以来官式建筑的石雕和彩画上有两种凤,其尾部是截然不同的,在排列顺序上也是有先有后,有左有右,有上有下。五只长尾羽的总和与龙纹相配,在“大排行”中总处于第二位。以此为据可确认,凡五只长尾羽者皆为凤纹,凡尾部呈卷草形者皆为鸾纹。这一分析从现象看是有道理的,但缺少文献依据。大高玄殿石刻和彩画上之所以将鹤纹与龙纹,凤纹,鸾纹并用。我们想当时也是有用意的。“鹤驭”解释称“相传仙人多骑鹤,故指仙人或得道之士。”大高玄殿所以遍施鹤纹,推测是借用鹤纹来表达道教内涵。以上分析若能成立,说明当时的臣工为大高玄殿的主体建筑“量体裁衣”,匠人所创造的这一彩画新品种,是否可以暂称为“龙凤鸾鹤和玺”,竟然成为大高玄殿一个时期的彩画标志。

内檐天花以下梁枋上的龙和玺彩画的时代特征还是十分显著的:圭线光的端头呈弧线形,方心的端头,岔口线以及楞线皆为几何线框架,大线皆不施晕色。种种特征皆系清中期的典型特色。由此可以断定,内檐天花以下的彩画为清中期重绘之物。从此时起,大高玄殿不再采用“龙凤鸾鹤和玺”,这是一次大的变动。

外檐檩枋之上的龙和玺彩画的时代特征也是很鲜明的:其圭线光,方心端头以及岔口线,楞线全部为几何线条,由额垫板改绘行龙。如此种种设置与内檐天花以下的龙和玺相比较又有了不少变动。从以上所举的各部位的特征可以断定,外檐彩画是清晚期重绘之物。总之,自明末清初以来,大高玄殿所施和玺彩画一变再变,变化使原有的道教内涵逝去了。

5.阐玄殿

内檐南北次间外侧两缝天花梁底面的和玺彩画,其圭线光..方心的端头及其岔口线..楞线皆为弧线,不设盒子。找头方心中细部纹饰与大高玄殿脊枋有所不同。删去龙凤纹只保留鸾鹤纹,鸾鹤纹的组合方式并不采用对称排列办法,鸾纹皆向前檐飞翔,鹤纹皆向后檐飞翔。余地上云纹..西番莲的分布也与大高玄殿脊枋完全相同,唯有其框架线和鸾鹤纹皆采用沥粉贴金做法,在这方面与大高玄殿脊枋做法不尽相同。从总体状况分析,这部分和玺和大高玄殿脊枋属于同一个时期,即明末清初。那么,可否称其为“鸾鹤和玺”呢?

内檐表层的“一字方心..章丹地烟琢墨拶退双夔龙..深浅两种黑色枝叶花果盒子墨线大点金彩画”可以作为旁证,首先可以认定其为清代中期遗迹。彩画中云气纹天花极其罕见,这是当时臣工为大高玄殿创造的一种新型图案,成功地体现了道教所追求的境界。

外檐梁檩枋上的龙纹盒子..龙纹方心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其构图风格十分鲜明,如盒子的造型呈近圆形,皮条线,岔口线为硬折线等,由此判断这批彩画是清晚期所绘。从彩画的等级来〔图十五〕《营造法式》彩画图样部分的凤凰、鸾图样看,外檐彩画远高于内檐。廊内的天花与内檐基本相同,在构图上也小有差别,估计廊内天花是重绘外檐彩画时一并仿绘的。

〔图十五〕营造法式彩画图样部分的凤凰,鸾图样

6.演奥殿

内檐南北次间外侧两缝天花梁的底面所保留不甚完整的“鸾鹤和玺”原迹,其构图做法均与阐玄殿完全相同。

内檐的明间..次间和北梢间梁枋上所绘的“一字方心章丹地烟琢墨拶退双夔龙..深浅两种黑色枝叶花果盒子墨线大点金彩画”,以及天花均与阐玄殿完全相同,唯其南梢间的梁枋上所绘的墨线大点金其盒子改为整栀花纹。其构图和做法均与迤北的四间完全相同。此一状况可能与当年此间内所供奉的神仙有关。

外檐的龙盒子,龙方心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与阐玄殿外檐彩画完全一样,皆为清代晚期重绘。

7.九天应元雷坛殿

内檐梁枋上现存的墨线大点金之中有些构图难以辨明。如:周围大额枋上彩画的构图十分少见,同样使用旋花的头路瓣,二路瓣,三路瓣,四路瓣则采用普通形。盒子为两层旋瓣形。这一状况有点像故宫奉先殿的内檐彩画。经仔细观察,所有旋眼为清代早期常用的花朵形,表面所贴的金箔不饱满。再如:山面的次间大小额枋的找头皆为两朵破旋花加四合云或栀花形式,箍头较窄而且靠近构件的端头,东山明间大额枋方心的北端头,后内檐西次间大额枋方心的东端头,均隐现出宝剑头的痕迹。部分垫栱板的红色油皮下似有纹饰存在。根据以上种种迹象,我们判断该殿内檐彩画(天花除外)是清代中晚期所做“过色见新”之物。其中经加入了一些清代中晚期的手法,但还携带着许多早期手法。天花虽是清代晚期陆续绘制,但也含有一些早期遗风。

外檐檩枋上的金龙方心,金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比较混乱,前檐明间小额枋方心的中部线路并不衔接,颜色深浅也有差异;该间大额枋两端的盒子宽度也不相同,东宽西窄其内龙纹也不一致;后檐明间大额枋方心中宝珠的两侧的长度不一。以上种种状况说明,这批彩画是清代晚期绘制,可能是由两帮工匠或两家厂商各做一半赶制而成,十分草率。这批彩画虽然粗糙潦草,但也携带着一些清代中期的历史信息,如一个找头在一组“一整两破”之处所加“勾丝咬”“喜相逢”,皆将其置于“一整两破”以外。这些手法在清代中期是常用的。从此推测外檐所施龙方心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是有来头的。

8.天乙之殿

  内檐从北数第一间至第六间梁檩枋所存的一字方心章丹地烟琢墨拶退夔龙,深浅两种黑色枝叶的花果盒子墨线大点金,与大高殿的东配殿内檐表层的彩画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此殿内后檐额枋的拶退夔龙变为正面夔龙。从北数第七间至第九间的一字方心墨线大点金与其迤北六间的不同之处,是盒子均改为整栀纹,其余皆一致。彩画也都是中期之作,其形成情况与大高殿的西配殿一致。我们推想,这一变化亦与当时这三间所供奉神仙有关。

  外檐及前廊内檐梁檩枋上保留金龙方心金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无论构图,纹饰还是技术工艺,都和大高玄殿的东西配殿外檐彩画相一致,可以认定为清代晚期重绘之物,其中携带着一些清中期固有的做法。廊内天花目前仍被后装的顶棚所覆盖无法查看,推测应与涌明之殿相同皆为清代晚期重绘的云气纹天花。

9.涌明之殿

内檐绝大部分梁檩枋上也绘一字方心章丹地烟琢墨拶退双夔龙..深浅两种黑色枝叶花果子盒子墨线大点金,该殿中部几件天花梁底面曾被装修遮盖处留下有旋眼印记,图像与侧面表层彩画相吻合。这部分彩画的纹饰特点与天乙之殿内檐完全一致,该殿大部分檩枋目前仍被后来所装封闭物遮盖,无法查看清楚。总体来看,该殿彩画保护远不如其他各殿。

经查,该殿明间后檐檩枋的彩画与其他间截然不同。构件端头为付箍头,不设盒子,旋眼为花朵形,二路为叠压状,由“一整两破加两路”组成,方心端头呈宝剑头形状,墨线大点为金施晕做法。斗栱金边,垫栱板涂刷红色油饰。此部分遗迹可以说明两点:①清代早期该殿曾绘过另一种墨线施晕的大点金旋子彩画。②此殿未曾绘过和玺彩画。可见,该殿彩画较大高玄殿东西配殿的彩画要低一个档次。

该殿外檐及前檐廊内的梁檩枋彩画与天乙之殿完全相同。廊内的云气纹天花也是清晚期重绘。

10.乾元阁坤贞宇

  乾元阁内檐保留下来的金龙和玺彩画其框架构图,方心,找头内绘龙纹,装饰工艺呈现出清代早期特征。因乾元阁的天花呈放射逐层变窄结构,所以放弃方鼓子线,这一点并非时代特征。该阁内檐额枋,平板枋上的龙和玺和天花彩画皆是清代早期原作,符合该阁特定属性。

坤贞宇内檐西北角的部分梁枋上仍保留另一种和玺彩画:其圭线光和方心的端头皆为弧线,盒子造型呈立置正方形八瓣海棠盒,穿插枋楞线的楞部有一条金色分界线。现今留下的方心,找头,盒子内只有龙纹,凤纹,鹤纹,未见鸾纹。而若以大高玄殿脊枋对应分析,应有鸾纹。此层内檐这部分彩画也是龙凤鸾鹤和玺,从其纹饰构图,采用的工艺可以确认为清早期遗存,与该层的特定属性相吻合,和乾元阁匹配并存。

此部分还留下六井坐龙天花,其圆鼓子中的云纹,方鼓子内岔角云,皆为烟琢墨拶退做法,与大木彩画衬地纹饰做法相同。无疑为清早期遗存。

此层内檐大部分梁枋之上所存彩画皆为金龙和玺,圭线光的端头皆为弧线形,方心端头皆为几何形,垫栱板上绘片金卷草纹饰,柱头上盒子内片金卷草为触边式。天花也有些变化,圆鼓子内云纹改为片金做法,岔角云改为金琢墨拶退做法。依据以上几点可以认定,此层大部分构件上的龙和玺彩画和天花皆是清代中期遗存。自此时期起,坤贞宇的内檐彩画一改原制变成了龙和玺。外檐上层(包括擎檐部内外面)下层所存彩画皆为龙和玺,系清代晚期遗存。这种状况是清代的一贯定制,还是后来演变所成?已难以知晓。

三清代大高玄殿建筑彩画的配置演变

  由于大高玄殿这组建筑没有留下明代彩画,故无法认识其在明代时彩画状和配置。对应大高玄殿和乾元阁坤贞宇前现存两件石雕的纹饰〔图十六,图十七〕,以大高玄殿清早期和玺彩画中可以看出彼此之间存在着清晰的承袭关系。笔者以大高玄殿现存各时段的彩画遗迹为基础,尝试对其配置作些简要分析。

〔图十六〕大高玄殿御路石雕

〔图十七〕坤贞宇御路石雕

1.清早期(或扩大到明末)彩画遗存

1)钟鼓楼,内檐施绘的是雅伍墨旋子彩画。遗存:见钟楼上层内檐现存遗迹。除此之外,金枋..檐部正心檩表层彩画之下还隐现出底层原有的长流水纹饰,该纹饰与承恩寺山门的额枋底面纹饰十分接近,说明这些原迹更早些,可能是明代末年的遗迹。

2)大高玄殿的内外檐,此时梁檩枋绘龙,凤,鸾,鹤纹和玺。方心内绘一龙一凤,一般长度的找头内绘一只鸾或一只鹤,长形找头内绘一鸾一鹤。平板枋,由额垫板绘平行排列的龙凤鸾鹤纹饰。柱头上绘双盒子其内绘十字结构的烟琢墨拶退西番莲,斗栱边贴金。天花的圆鼓子内沥粉贴金座龙,衬地云纹及岔角云皆烟琢墨拶退做法。金轱辘烟琢墨拶退燕尾。遗存:该殿明间脊垫板..脊枋上原迹和坤贞宇的内檐西北角的同期原迹。

3)阐玄殿,演奥殿内外檐包括前廊的掏空梁檩枋遍绘鸾鹤和玺,除了不用龙凤外其框架构图和余地处理与大高玄殿均相同,斗栱边贴金。天花有可能也绘云气纹,支条井口线涂红色,片金轱辘烟琢墨拶退燕尾。遗存:两殿内檐天花梁底面后檐柱的柱头及平板枋等处残留原迹和坤贞宇内檐西北角同期原迹等。

4)九天应元雷坛殿内外檐皆绘十字别纹盒子墨线大点金,明间大额枋找头绘密集双层头路瓣旋花,其余构件的找头内绘单层头路瓣旋花,其旋眼呈花朵形的墨线大点金。柱头绘十字别盒子,斗栱边贴金。天花圆鼓子内绘片金凤鸾纹,岔角云烟琢墨拶退。遗存:该殿内檐现存表层彩画及其隐现的部分原迹和涌明之殿后内檐檩枋原迹。

5)天乙之殿,涌明之殿内外檐皆绘找头内绘花朵形旋眼二路瓣呈叠压形旋花,宝剑头形方心行双白色粉线的墨线施晕大点金。斗栱边贴金,支条井口线涂红色,片金轱辘烟琢墨拶退燕尾,天花圆鼓子内绘云气纹。遗存:涌明之殿的后内檐的天花原迹。

6)乾元阁,坤贞宇,乾元阁内外檐及其平座的梁檩枋绘龙和玺彩画,平板枋绘行龙。柱头绘一盒子其内绘触边式片金西番莲。斗栱边贴金,支条井口线贴金,片金轱辘金琢墨拶退燕尾,天花不设方鼓子线,圆光内绘片金坐龙,岔角云金琢墨攒退。

坤贞宇内外檐梁檩枋遍绘龙凤鸾鹤和玺,平板枋绘龙凤纹。柱头设一盒子其内绘云纹。盒子的岔角云皆为烟琢墨拶退做法。斗栱边贴金,支条井口线贴金,天花圆鼓子内绘坐龙,其衬底云纹及岔角云纹为烟琢墨攒退做法。从种种细节看,坤贞宇的和玺要比乾元阁稍早些。遗存:两层原迹。

此时段大高玄殿这组建筑彩画的设置和布局沿袭了明代所奠定的以皇权与神权合为一体的主旨。大高玄殿轴线上的主要神殿,西北隅具有特定意境的高阁以及核心院落的配殿施绘龙凤鸾鹤和玺或鸾鹤和玺,其余建筑分别施绘不同等级的旋子彩画。总之主题鲜明,层次有序。

2.清代中期彩画遗存

1)东西习礼亭

从老照片看枋子上绘有盒子的金龙方心旋子彩画。

2)大高玄门外三座牌楼

从一幅历史老照片看,此时段东侧“孔绥皇祚”牌楼绘和玺彩画。由于彩画比较残破究竟是哪个时期的和玺已无法辨认,根据彩画存在状况暂且定在中期,说明清代中期这些牌楼并非施绘龙锦方心旋子彩画〔图十八〕。

3)大高玄门

内外檐绘金线龙方心龙盒子烟琢墨石碾玉彩画,平板枋上绘降魔云纹,如此设置符合清中期皇家御用的宗教建筑庙门彩画配置一般规律。

4)钟鼓楼

外檐绘金龙方心金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内檐绘一字方心雅伍墨彩画。遗存:底层原迹。

5)大高玄殿

从内檐梁枋上现存具有鲜明清中期特征的金龙和玺彩画和坐龙天花彩画看,清中期大高玄殿的内檐,还包括其时期的外檐,已经改绘金龙和玺,不再沿用龙凤鸾鹤和玺了。这一变化牵扯到其他殿宇的变化。

6)阐玄殿,演奥殿

内檐的大多数间梁枋此时已经改绘一字方心章丹地烟琢墨拶退双夔龙..深浅两种黑色枝叶花果盒子墨线大点金彩画。唯有演奥殿的南稍间内檐绘栀花盒子,一字方心墨线大点金。此时天花依然绘云气纹。

从现存的清代晚期外檐及廊内所绘的金龙方心金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彩画中寻觅不到中期痕迹,我们只能从钟楼外檐彩画的演变迹象中找到答案。此两座殿的外檐和钟楼到了清中期也改绘为金龙方心金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了,与内檐有了很大区别。

7)九天应元雷坛殿

内檐为“过色见新”做法的一字方心,双层旋瓣纹,十字别纹盒子墨线大点金彩画。斗栱黑边,支条的井口线涂红色,金轱辘烟琢墨拶退燕尾,天花的圆鼓子内绘片金双凤。岔角纹为烟琢墨拶退做法。此外檐极有可能已经改绘金龙方心金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与内檐彩画分出层次与配殿彩画相成序。

8)天乙之殿,涌明之殿

内檐在此时已经由原来的无盒子墨线施晕色的大点金改为章丹地烟琢墨拶退双夔龙,深浅两色黑色枝叶花果盒子..一字方心墨线大点金。此彩画形式与阐玄殿..演奥殿内檐彩画基本相同,唯有后檐额枋盒子内改正面夔龙,局部采用整栀花盒子墨线大点金的间数由一间扩大到三间。

外檐及前廊彩画也同阐玄殿..演奥殿一样,此时改为金龙方心金龙盒子金线烟琢墨石碾玉。天花照用云气纹。

9)乾元阁,坤贞宇

乾元阁内外檐此时照绘龙和玺,坤贞宇内檐的大部分此时改为龙和玺了。坤贞宇的大部分天花虽然仍然采用坐龙纹,但岔角云纹改为金琢墨拶退做法,燕尾也改为金琢墨拶退做法。坤贞宇的外檐此时也绘成龙和玺。相对次要的配殿也不再施绘含有道教内涵的鸾鹤和玺,而分别改为墨线大点金或龙方心龙盒子的金线烟琢墨石碾玉了。只有大高玄殿的配殿和后殿的配殿的天花还沿用含有道教内涵的云气纹。此时的格局与御用宫殿的彩画配置无甚不同。

〔图十八〕大高玄门前东侧牌楼历史照片

3清代晚期彩画遗存

此时大高玄殿这组建筑彩画的整体配置上除了大高玄门外三座牌楼改成龙锦方心金线大点金之外,再无大的变动,依然维持清中期所形成的格局。只是重绘时做了些简化,如:钟楼后檐的方心简成片金夔龙。其间所做的重绘工程有的过于简陋。九天应元雷坛殿的外檐偌大的构件只施用单皮灰地仗实在不可想象,彩画粗制滥造。这一现象也是当时社会状况在地仗彩画方面的反映。

以上是我们对大高玄殿这组建筑彩画的初步分析,认识。文中有错之处望同行朋友校正。

提供国内外建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此平台意在为彩画研究者及爱好者中国建筑彩画公众交流平台专业木衣锦绣

8

信箱:yanghong

.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yganv.com/zyyiy/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