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一届的奥运会,举重都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但除了金牌之外,大家对于举重的理解,也大都局限在某些焦点上:
「练举重的都是穷人」「举重受伤风险很高」「举重会把人压矮的」……
然后呢?似乎没有别的了。中国作为「举重大国」,普通人对举重的健康意义,却知之甚少。
举重把人压矮?练举重有助骨骼发育国家体育局多次辟谣:举重不会让人变矮。
我们看到举重比赛运动员身高不高,是因为「项目选材」:教练倾向挑选矮个子和重心低的运动员。
举重比赛的级别按照体重来划分,因此矮个运动员在相同的公斤级别下优势极大。
一系列调查研究也证明:
举重练习,不影响青少年身高发育;
如果训练科学合理,反而促进骨骼发育。
骨骼的生长,是通过软骨内软骨细胞不段增生、骨化来完成的。在18岁以前,骨骼正处在发育阶段,由于练习举重受到经常的压力作用,相邻关节的软骨细胞受到压挤、摩擦,骺软骨细胞不断增生分裂,骨就越来越长。
举重,尤其对下肢骨和躯干骨的作用为强。人的身高,一大部分由基因决定,但是合理的运动使骨后天性地获得变化,能促进青少年的骨骼发育。
但是,如果不考虑运动员的年龄,在训练时方法不科学,运动量和强度不合理,会引起软骨组织过早骨化或病理性损伤,到成年后骨骼就会停止生长。
举重都是胖墩?练举重有助塑形你以为的举重运动员,都是这样的?
▲俄国举重运动员奇吉舍夫(公斤以上级别)
这些确实属于「强壮的胖子」。因为他们的运动和基础代谢,需要更多的脂肪来支撑消耗的热量,这样的体型在所难免。
但也有这样的:
▲中国举重运动员陆永(85公斤级别)
可能也有些人欣赏不来这样的体型,但这绝对称不上胖,而是「健壮」。
更有这样的:
▲中国举重运动员吕小军(77公斤级别)
▲中国举重运动员张杰(62公斤级别)
这些可都是杂志封面级别的健美身材,跟「胖」完全扯不上边。
所以,非大重量级别的举重练习者,身材非常好看。如果从专业运动员的身材去评价一项运动,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你是女性,练习举重对你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举重训练能够帮你:
提高基础代谢率,变成「易瘦体质」;
改善肌肉质量,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帮助塑造身体线条;
纠正不良的身体姿态。
不要担心自己一练举重就会练出一身肌肉,变成「金刚芭比」。
因为你不是运动员,并没有运动员那样的先天天赋和训练强度。
而且女性的身体,一般不能够产生足够的会促进肌肉增长的睾酮素,是很难像男性运动员那样长大块肌肉的。
举重健身能提高身体素质你可能想不到,一项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美国有万的普通人参与举重运动。
田径、橄榄球、篮球、铅球、标枪运动员,都会在训练计划中加入大量的举重动作。
目前全球风靡的CrossFit(一种结合体操、力量训练、素质训练的健身方式),也把举重动作加入到训练体系中,将举重打造成一种时尚,使得举重技术不断推广。
欧美国家,会从青少年时期练习举重,增加躯干稳定性,防止各种与脊柱有关的体态问题。
对于大众而言,合理的举重训练,能够极大地提高身体素质,带来以下好处:提高躯干稳定性,提高身体协调性,提高爆发力。
举重容易受伤吗?在所有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损伤概率都非常高,包括短跑、长跑。这是因为,运动员数十年如一日地和自己的身体作极限斗争。
许多人对力量训练和举重的了解非常有限,在生活中搬起重物,也很容易受伤,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做出符合人体发力结构的动作。
如果你不是运动员,只是爱好者,你并不需要经常冲击极限重量,那么练习举重只对你利大于弊。
合理的举重训练,能够极大地提高身体素质,远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受伤。
举重容易受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使用了错误的动作进行训练,频繁地去冲击极限重量。
而所有的力量训练,都应该注意:
最开始都是从徒手或者零负重开始,没有人一开始就去进行大重量的训练。
要有一套完整和科学的训练体系,清楚训练的安全界限在哪里。
增加负重力量训练,减肥更高效、不反弹。长按下方二甲基亚砜价格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