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牙疼竟住进ICU差点没命这位患者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你听说过因为牙疼住ICU的吗?还气管切开?!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病例。患者因为牙疼危及生命,住进了ICU,经历了气管切开,脓肿切开引流,遭的罪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

病例简介

患者,男,56岁,患者10余天前自觉右侧牙痛,在当地诊所购买口服“治牙痛”药物、外贴膏药,1天前出现右侧面颈部肿胀、疼痛,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不见好转,肿痛加重,咽部疼痛,吞咽困难,急来我院就诊,经值班医师详细检查后以“右侧面颈部间隙感染”收入口腔科。

入院一小时后,患者主诉呼吸困难,经耳鼻喉医师及我科医师会诊,考虑随时可能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可能,经家属同意后转入我科,因为患者右侧脸部肿胀较前严重,左侧也开始肿胀,已经影响到了呼吸,进行了紧急的气管切开及双侧面部切开引流,经过医护协作,患者一天天好转,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好转出院!

看了这个病例,你是不是觉得很触目惊心?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一个牙痛能严重到这种程度??听过这句话吗:“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一定不要小看一颗小小的牙齿,不爱护它,它会给你带来致命的麻烦。什么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大多数继发于智齿冠周炎,感染部位多为嚼肌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翼颌间隙,这与智齿冠周炎的扩散途径有关。

腺源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主要与区域淋巴引流有关。

口腔颌面部大部分淋巴引流到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口腔颌面部的感染极易引起颌下、颏下淋巴结的炎症;同时少儿免疫系统不健全,淋巴结屏障功能的主要结构网状结缔组织未完全形成,淋巴结感染后易穿破被膜向周围扩散形成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都有哪些?

1、牙源性感染:细菌通过病灶牙或牙周组织进人机体引起的感染。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

2、腺源性感染:细菌经过淋巴管侵犯区域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继而穿破淋巴结包膜扩散到周围间隙形成蜂窝织炎。多见于婴幼儿,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3、损伤性感染:由于外伤、黏膜破溃或拔牙创造成皮肤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破坏,细菌进人机体而引起感染。

4、血源性感染:机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口腔颌面部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多继发于全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病情常表现得较严重。

5、医源性感染:在进行口腔内局部麻醉、外科手术、局部穿刺等创伤性操作时,由于消毒不严,将细菌带入机体内,而引起的感染。

如何预防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牙源性感染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即多数感染发生前常先有龋齿、牙周化脓、智齿发炎、牙痛、张口受限等,然后才有颌面部的肿胀、疼痛、脓液形成。故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及时治疗松动、龋坏的牙齿:牙齿烂掉主要是由于细菌聚集,产酸,使牙齿脱钙、脱矿,牙齿软化后,逐渐崩溃,细菌逐步侵入,到最后牙齿就整体坏掉了;

处理颌面部外伤、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对局部感染部位,特别是鼻根部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形区域(俗称“危险三角”)、单个或多个毛囊及其附件的“疖、痈”热敷、挤压,以免感染向临近间隙扩散,甚至向颅内扩散。

牙齿龋坏一定要及时处理,尤其智齿

智齿是人类进化史上BUG。智齿这东西,时而发发炎,肿上十天半个月,再可口的美食都难以下咽;时而咬咬肉,磨破口腔粘膜,生个口腔溃疡,让人疼的半夜睡不着觉。

如果智齿龋坏,除了很简单的,咬合面不深的龋齿可以补以外(仅限张口度较大,器械可以进入到口腔深部且有咬合关系),那些邻接面龋齿,以及蛀的很深,乃至需要根管治疗的,请及时拔除拔除,杜绝后患。









































治愈白癜风费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yganv.com/zyys/10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