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为经穴名(LíngtáiGV10,DU10)。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别名肺底。属督脉。灵即神灵,台即亭台,此穴在神道和心俞两穴下,故喻为心的神灵之亭台,故名灵台。灵台穴主要用于胸肺、脊背和外科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身热,脊背强痛,痈疽,疔疮,胸胁胀满,胃痛,疟疾,咳嗽,气喘,疗疮,气喘不得卧,背痛,项强,疔疮,现代又用灵台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胆道蛔虫症,蜂窝织炎等。
灵台穴的别名肺底(《医学原始》)
出处《黄帝内经素问·刺热》:六椎下间主脾热。《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灵台在第六椎节下间,俯而取之。
穴名解灵即神灵,台即亭台,此穴在神道和心俞两穴下,故喻为心的神灵之亭台,故名灵台。
灵指心。成玄英疏:“灵府者,精神之宅也,所谓心也。”本穴在第6椎下间,内应于心,喻该穴为心灵至尊之地,即中医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本穴内应神志。《庄子·桑庚楚篇》注文:“灵台者,心也。”凡属有关神志之病,可以取此。俾以加强感通之力,而调性灵之能,故喻本穴为灵台。
所属部位胸椎
灵台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灵台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下凹陷中。
灵台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俯或伏卧取穴。
灵台穴位于背部,第六七胸椎棘突之间。
灵台穴的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灵台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俯或伏卧取穴。
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先取约与两肩胛骨下角平齐的第7胸椎棘突,于其上方凹陷中取穴。
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灵台穴。
灵台穴穴位解剖灵台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六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
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六肋间动脉后支。
功效与作用灵台穴具有清热化湿、止咳定喘的功效。
灵台穴有止咳平喘、清热解毒作用。
灵台穴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咳嗽,气喘,疔疮,背痛项强,以及心神疾患。
《针灸大成》云:“禁针,可以多灸。”治气喘不得卧者,火到便愈,盖以兴奋其阳也。但虚人或多寒湿及精神不振者,宜之。
灵台穴主治病证灵台穴主要用于胸肺、脊背和外科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身热,脊背强痛,痈疽,疔疮,胸胁胀满,胃痛,疟疾,咳嗽,气喘,疗疮,气喘不得卧,背痛,项强,疔疮,现代又用灵台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胆道蛔虫症,蜂窝织炎等。
现代多用灵台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胆道蛔虫症等。
灵台穴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背痛,痈疽,疔疮;以及胆道蛔虫症,疟疾等。
气喘,咳嗽,背痛,项强,疔疮,肺炎,支气管炎,蜂窝织炎,疟疾。
刺灸法《针灸大成》:“禁针,可以多灸。”
刺法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
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下背或前胸放散。
注意:灵台不宜深刺,以防损伤脊髓。
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灵台穴的配伍灵台配合谷、委中,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主治疔疮,风疹。
灵台穴配委中点刺放血治疗疮、丹毒。
灵台穴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
灵台配合谷、委中(放血),本穴针刺拔罐,治疗疮。
灵台穴单刺或配阳陵泉治胆道蛔虫症。
灵台配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治胸胁疼痛、胆道蛔虫病。
灵台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
按摩经常用按摩槌,在灵台穴处轻轻敲打,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文献摘要《针灸聚英》:先儒谓心曰灵台,经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岂主病同手少阴神门,而针刺浅深,艾壮多寡,同至阳、神道欤?
《针灸大成》:今俗灸之,以治气喘不能卧,火到便愈。
《类经图翼》:今俗以灸气喘不能卧及风冷久嗽,火到便愈。
《普济方》:西方子云,主热病脾温疟汗不出。
相关阅读
下病上治:龈交穴治痔疮方法医案
针灸治疗急性严重痛经一例
醒脑三针,调理中风,最值得收藏研究!!!
四缝穴,扎一次见效,二次痊愈,真是绝了!
科普:几种常见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毒
筋挛之要穴::筋缩穴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