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免不了蚊虫叮咬。但是比蚊虫叮咬还可怕的蜂窝织炎,你见过吗?医院外科来了几个这样的病人,足部或者手背大面积红肿,化脓,伴全身发热。我们称之为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中医属于“痈疽”范畴,俗称“无名肿毒”、“手发背”、“足发背”。
炎症可由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后感染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蔓延或经淋巴、血行播散引起,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当于中医的“发”。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感受风火湿毒,蕴于肌腠,阻隔经络,凝滞气血而成,或由局部疮疖等毒邪扩散而继发。
现代医学认为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炎症可由皮肤或软蛆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病灶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流传播而发生。由溶血性链球苗引起者,病多扩展迅速,脓液稀薄,血性。由葡萄球菌引起者,炎症较易局限形成脓肿,脓液稠厚、色黄。由厌氧细菌引起者,患部可捡出捻发音,故又称为捻发音性蜂窝织炎,其脓液恶臭。
我们应该如何护理呢?
对急性蜂窝织炎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口底或颌下的急性蜂窝织炎,应少说话,必要时禁食。对肢体的病变应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患处可给湿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在我院治疗后已康复患者的图片)
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由于急性蜂窝组织炎为弥漫性炎症,易于向四周迅速扩散,最主要是要对初期的诊断及治疗,及时必要的切开减压,往往可以防止更广泛的组织坏死。注意个人卫生,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应行清刨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对身体已有的感染灶应及时就医,及时治疗,防止感染的扩散。
医院外科
蔡新平副主任医师骨科专家
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工作近20余年,熟练掌握了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大部分疑难病的诊治,对脊柱及四肢骨折伴神经损伤,颈、胸、腰椎疾患及髋部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及手术具有独到、先进的治疗方法。特别对高龄患者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