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学术的分类上,并非所有皮肤的整片深层细菌感染都称为蜂窝组织炎,由不同的细菌种类,或不同的侵犯深度,在医学上常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及不同命名,如坏死性筋膜炎就是一个例子,在此情形下,感染一直延伸到脂肪层以下,初期表现如同一般蜂窝组织炎,但肿的现象更为明显,在二至叁天病灶迅速扩大,肿的範围往往超出表面的红肿,而由于局部组织严重,疼痛有时反而并不明显,然而若不善加处理,死亡率可高达五成以上。
一般而言,丹毒的病灶较为表浅,因此界限较为明显,颜色也较为鲜红,较易出现淋巴管发炎的现象;此外,发生高烧的情形也较多,由于较为表浅,表皮较轻易产生水泡。蜂窝组织炎与丹毒都好发于小腿,但一小部分的丹毒也好发于脸上,发生于小腿的蜂窝组织炎及丹毒,临床上多半有足癣的问题,一般相信是由于局部的靡烂或龟裂,使得细菌得以进入。
此外,下肢循环不良者及糖尿病患,都是蜂窝组织炎的高发族群,特别是在糖尿病患,容易引起出血性蜂窝组织炎,有可能危及生命。
除了足癣,有时单纯的创伤、蚊虫叮咬,或是足底厚皮的龟裂,也会导致蜂窝组织炎的形成。
另外在台湾,每年夏季颱风后,整理家园时足部长期浸泡在污水中,也是蜂窝组织炎发炎的高峰。细菌的感染,除了局部因素以外,本身的免疫力也很重要。局部的免疫力可以因为外用类固醇、手术摘除局部淋巴节或先天性淋巴水肿而下降,所以乳癌的患者往往在上肢同侧产生蜂窝组织炎,而曾经取下肢血管作为心臟冠状动物绕道术者,则容易在下肢产生蜂窝组织炎。
蜂窝组织炎与丹毒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细菌感染,有时临床表现有些重叠,甚至有人不再将二者作硬性的区分。传统上认为蜂窝组织炎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而丹毒在成人则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甚至在小儿则是由流行性嗜血桿菌所引起。
如果怀疑是坏死性筋膜炎,则需辅以外科手术清创处理。由于丹毒及蜂窝组织炎都有其復发性,在一项统计中,半年内復发者占百分之十二,而叁年则为百分之二十九。每次復发时,治疗常需更久的时间,因此及早且充分的治疗十分重要,而对于復发频繁者,是否需定期的投予抗生素则仍有争议。定期服药者较少復发,但日后产生抗药性细菌机率也同时增高。
轻微的丹毒或蜂窝组织炎治疗时,一般是以口服抗生素为首选,虽然有文献指出早期以注射投予抗生素,对减少日后疾病的復发有帮助。
不过不知道是何原因,葡萄球菌引起者,比例逐渐升高,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固有细菌之一,或许是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引起皮肤表面细菌生态的改变,引起这种转变。另外有一种海洋创伤弧菌,特别侵犯肾臟病患,有极高致死性。牛皮癣的症状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