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两张照片,明天早上给我打
读医学院以后,我才知道有那么多词来描写“皮疹”。转皮肤科的时候,经常要分辨各种不同的皮疹,包括“疱疹”、“丘疹”、“斑疹”或“风疹”。医院查房的时候,我们也常常被问到各种皮肤表现有甚么区分,例如红斑状、烫伤样、靶样、融会状、点状。在医学里,“字字皆有学问”,真是有道理。
但在我自己的轮转后才注意到,患者使用的其实是另外一套语言。问一个病人皮疹的情况,他常常说的是:“又红又痒的那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第一年儿科住院医门诊的时候,当我看到病人列表上,下一个病人的主诉是“皮疹”,我都会提示自己,可能由于用词不准确带来的愁闷。
比如我的一个病人,是个15个月大的小男孩。我进诊室的时候他正在往家具上爬。他妈妈告诉我最近他们去另外一个城市看望了一个朋友,小孩突然就发高烧了。由于他的饮食没有问题,妈妈就给他喂了一些泰诺林。“烧是退了,然后就出了好多皮疹,”妈妈解释说。
然后我就问了一连串教科书上的问题,但让我意外的是,妈妈取出,打开一个照片App,给我显示了一系列小男孩的皮疹照片。在脸部和躯干很有特点的红色炙烤样皮疹,符合玫瑰斑疹病毒感染后皮疹的特点。这在小孩里其实不罕见。我查完体以后,在上给妈妈找了一些玫瑰斑疹的照片,她后来很放心肠离开了诊室。
在医学发展的历史上,医生的工作受益于很多重要的技术发明。比如年Laennec发明的听诊器和年伦琴发明的X光射线术。而如今智能的发展让医生的掌中多了一件武器,虽然大多数人还并没有意想到它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那我自己的来讲,我有很多的医学app,包括换算复杂的儿科用药剂量,心肺复苏时一些流程表,和晚上可以深入学习的教科书。现在乃至有软件可以把变成一部超声机。
但仅仅就是上的相机也可以给医学带来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对病人来讲,这类可能性远远超越皮疹的范畴。比如在儿科消化门诊,很多患儿家属把尿布的照片带过来,肯定比把尿布带过来方便多了。一些儿童神经科医生也建议家长,当孩子痉挛或抽搐的时候要录相,这样有助于帮助医生决定药物的适合剂量。在儿童发育和行动门诊,患儿有时候由于畏惧或害臊没法在医生眼前完成特定的动作,之前的视频也能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医生要给患者拍照或录相,由于HIPPA法案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会有很多限制。但病人自己却可以随便收集这些资料,特别对儿科来讲,家长更应当和需要搜集这些资料。这个时候,智能就是最好的工具。
固然另一方面,一张照片也不能替换完全的病史与查体。比如,如果上面那个15月患儿的母亲告诉我不同的病史,就算是同一张照片也能得出不同的诊断,例如传染性麻疹。并不是说有了图片我们就不需要文字,而是说随着数码资源愈来愈丰富,我们应当谨慎地欢迎这些新的武器,充分利用它们来对抗疾病。
我的一个导师很喜欢IT技术,他最近找到了一个方法,可医院电子病历里去。这样门诊大夫就能追踪病人恢复的情况。电子病历现在也变得愈来愈人性化,已能够允许病人查看自己的化验结果和病程。随着智能的普及,我们也需要找到一些新的方法,允许医生和病人上传照片与视频,作为病人病史的一部分。
医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短语OLDCARTS,概括了问诊的时候必须涵盖的各个方面。起因(Onset)、部位(Location)、持续时间(Duration)、性状(Character)、加重因素(Aggravatingfactors)、减缓因素(Relievingfactors)、发作时间(Timing)和严重程度(Severity)。现在看来可以加一个G,变成GOLDCARTS,这个G代表“有没有照片?(Gotaphoto?)”
Gribben医生是斯坦福大学附属LucilePackard儿童医院的儿科住院医生。
HIPAA:HealthInsurancePortabilityandAccountabilityAct,美国医疗保险携带和法案。其中对医疗相干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本文翻译自华尔街年8月12日文章“ValerieGribben:TakeTwoPhotosandCallMeintheMorning”。翻译:杏哥
济南治疗白癜风医院河南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