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肿瘤患者李伯长期患有胃肠道疾病,胃肠功能一直较弱且有顽固性腹泻,每日大便达9-10次,在中大五院住院期间需要留置鼻肠管,医护人员先后鼻饲药字号整蛋白、预消化型肠内营养液等,仍无法缓解腹泻。
“我们考虑患者肠道吸收能力较弱,根据其病情重新制定了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方案,即单一营养素组件联合益生菌,少量多次的食用”,中大五院临床营养科韩宗萍副主任介绍,食用后患者腹泻由6-9次/日减少到2次/日,虽有所缓解,但该方案供给能量不足、营养成分不全面,患者需要过渡到正常饮食。
李伯大便次数减少后,医院临床营养科每3天调整一次营养方案,并逐步增加喂食次数和食物浓度,同时根据其胃肠道耐受情况,肠内营养方案逐步过渡到预消化型肠内营养、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情况稳定后加入鼻饲辅食,拔除鼻饲管进行易消化饮食联合口服营养补充,经过3个多月的调整,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成功过渡到正常饮食。
韩宗萍副主任表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经历了手术、放化疗等一系列治疗后,约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反过来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营养治疗是肿瘤患者总体治疗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的营养治疗可以纠正或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抗癌能力,提高病人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减少术后感染,加速伤口愈合。
韩宗萍副主任提醒,肿瘤患者遇到某些特殊临床情况时,如胃肠道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需要在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下,调整食物的性状和不同食物的比例;不要盲目相信某一种食物就能抗癌,当肿瘤患者出现营养风险时,医院咨询营养医师,尽早给予营养支持。
专家简介
韩宗萍
中大五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长期从事临床疾病诊治工作,曾接受营养学专业培训,医院营养科进修培训。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级科技厅课题等项目,发表论文6篇,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治及营养支持,并能结合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如有变动,以当日公布为准)
工作语言:普通话、粤语、英语
初审:张嘉斌审核:杨剑
审核发布:林伟庭、单鸿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