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每日一练
1、女,19岁。因发热伴头痛、烦躁2天,于1月28日入院。查体:T39℃,BP/80mmHg,精神差,神志清楚,全身散在瘀点、瘀斑,颈抵抗阳性,Kernig征及Babinski征均阳性。实验室检查:腰穿脑脊液压力mmHO,外观混浊,WBC×10/L,蛋白质1.5g/L,糖2.5mmol/L,氯化物mmol/L。本病蛛网膜切片的病理改变不包括
A.血管扩张充血
B.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C.可见纤维素
D.明显水肿
E.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男,5岁。发热、头痛、呕吐4天,昏迷半天,于2月10日入院。查体:T39.6℃,P次/分,R26次/分,BP60/25mmHg。神志不清,皮肤可见出血点,球结膜水肿,心肺腹(-),颈抵抗(+),双侧Babinski(+)。实验室检查:血WBC16.4×10/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2。患者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其脑组织病理检查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颅底多发性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引起脑实质损害
B.软脑膜充血、水肿、出血
C.脑沟和脑回可见小的肉芽肿、结节和脓肿,蛛网膜下腔有胶样渗出物
D.病变多发生在灰质、白质交界处,引起脑室扩大、脑积水及蛛网膜炎
E.脑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黄色脓性渗出物
3、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
A.郎罕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
B.郎罕斯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
E.异物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4、肠伤寒坏死灶的主要部位是
A.黏膜下层
B.皱襞内
C.淋巴组织内
D.黏膜层
E.毛细血管内
5、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在
A.升结肠
B.横结肠
C.降结肠
D.乙状结肠
E.乙状结肠和直肠
6、下列属于假膜性炎的疾病是
A.肠伤寒
B.肠结核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肠血吸虫病
7、HIV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红细胞
D.B细胞
E.浆细胞
8、HIV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损害主要侵犯的细胞是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B淋巴细胞
D.NK细胞
E.浆细胞
9、光镜下发现下列哪种细胞对尖锐湿疣的诊断价值最大?
A.基底细胞
B.凹空细胞
C.镜影细胞
D.泡沫细胞
E.毛玻璃样细胞
10、结核病具有诊断意义的坏死是
A.梗死
B.干酪样坏死
C.液化性坏死
D.纤维样坏死
E.凝固性坏死
1、正确答案:E
根据提示能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该病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0)×10/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2、正确答案:E
乙脑和流脑,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患者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患者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瘀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乙脑病程进展不像流脑那么迅速。因此诊断为流脑。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病理变化则以软脑膜为主,早期充血、少量浆液性渗出及局灶性小出血点。后期则有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病变主要在大脑两半球表面和颅底,颅底则为黏稠脓液及化脓性病变,内毒素的损伤使脑神经组织表层发生退行性病变。此外,炎症亦可沿着血管壁侵入脑组织,引起充血,水肿,局灶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出血。
3、正确答案:B
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郎罕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而其他细胞成分都是次要的。在郎罕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中上皮样细胞更为重要。
4、正确答案:C
肠伤寒坏死灶的主要部位是——淋巴组织内。
5、正确答案:E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
6、正确答案:D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炎
7、正确答案:A
HIV主要侵犯的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
8、正确答案:A
HIV主要侵犯的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
9、正确答案:B
凹空细胞较正常细胞大,胞浆空泡状,细胞边缘常存带状胞浆,核增大居中,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深,可见双核或多核。表皮浅层凹空细胞的出现有助于尖锐湿疣的诊断。
10、正确答案:B
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镜下为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是坏死更为彻底的特殊类型凝固性坏死。故本题答案为B。
福建执业医师考圈
您身边的医考同行人
备考
干货
资讯
直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