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馨同学倾力奉献
关爱儿童健康,呵护快乐成长
年1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科研团队在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发表论文,他们对-年全球、地区和国家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组共统计了1.09亿份个人死亡记录的多死因数据,对死因中与脓毒症相关的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间脓毒症发病率下降了37.0%,死亡率下降了52.8%。
但是,年全球仍记录约有万脓毒症病例,其中万例患者因脓毒症而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9.7%。
可以说,尽管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些年来有所下降,但脓毒症仍是全世界健康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脓毒症(SEPSIS)到底是什么病,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脓毒症的病因
脓毒症是指宿主对明确或可疑的感染,产生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这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机体在感染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本质上是全身炎症反应不断加剧、持续恶化、危及人体器官功能的结果。
脓毒症的感染源可以是各种致病菌,包括但不限于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消化道链状菌)等。
除细菌外,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原虫等其他因素也能引起全身脓毒反应综合征。
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倘若人体的抵抗力因各种慢性病、皮肤粘膜屏蔽破坏、免疫抑制而受到削弱时,致病微生物可自局部侵入血液循环。
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在生长、增殖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毒素,造成人体组织受损,发射时能够组织细胞变性、微血管栓塞、组织坏死、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
除肺、肠、肝、肾、肾上腺等具备上述病变外,心、脾也常被波及。
倘若发现与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脓毒症,不仅与微生物的毒力及数量相关,更取决于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脓毒症的症状
脓毒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发感染灶。多数脓毒症患者都有轻重不同的原发感染灶,原发感染灶所在部位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2)发热。大多起病较急,突发发热或先有畏冷、寒战,继而高热。体弱、重度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3)感染中毒症状。精神萎靡或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灰,头疼、肌肉关节酸痛,软弱无力、食欲不振、气急甚至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出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肠麻痹、感染性休克等。4)皮疹。可有出血点、斑疹、丘疹或荨麻疹等。5)肝脾大。一般仅轻度增大,当发生中毒性肝炎或肝脓肿时则显著增大且有明显压痛,可能出现黄疸。6)迁徙性病灶。随着病原菌而不同,常见的迁徙性病灶有肺炎、肺脓肿、脓胸、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脑脓肿、骨髓炎等。具体而言,不同病原菌引发的脓毒症又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如:1)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脓毒症常继发于腹膜炎、腹腔感染、大面积烧伤感染等,一般比较严重,可出现低温、低白细胞、血压,发生脓毒症休克者也较多;2)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脓毒症常继发于严重的痈、蜂窝织炎、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等,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常伴高热、皮疹和转移性脓肿;3)厌氧菌常与需氧菌掺杂形成混合感染,其所致的脓毒症常继发于各类脓肿、会阴部感染、口腔颌面部坏死性感染等,感染灶组织坏死明显,有特殊腐臭味;4)真菌所致的脓毒症常继发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或长期留置静脉导管,可出现栓塞表现。患者倘若出现以上症状,医院,对病情进行具体诊断。脓毒症的治疗与预防
患儿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供给营养丰富的食品和水分,注意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补充,防止压疮。针对病原体采用相应的抗菌治疗,尽早使用抗生素,并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测试结果调整给药方案,常选用二联或三联杀菌性抗生素联合静脉给药,一般以7-10天为药物疗程。中毒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在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5-7天。同时应预防、治疗脓毒症的相应并发症,如脓毒性休克、原发炎症及迁徙性化脓性炎症或脓肿。若患者有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炎等,也应对这些基础疾病继续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给出。由于脓毒症病原体复杂繁多、发病情况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在日常预防上应做到均衡营养、注意卫生,提高自身的抗病力为主。倘若身体出现了不适、炎症,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恶化。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您觉得本文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