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一般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造成肠道产生过多的水分,引起大便不成形、反复的腹痛,腹泻,脓血便,粘液便等不同的症状。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中医是可以调理慢性结肠炎的,临床需准确辨明证型,对症治疗,如可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补脾胃等治法。
中医认为本病为虚寒性下利所致,且跟脾、胃、肝、肾等有关。中医上会用补益法,多以补脾胃为主。可以通过理气法来治疗,主要是疏肝理气。中医治疗慢性结直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药内服,慢性结肠炎可以分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下注型,还有脾肾阳虚型。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症型对症用药。第二,可以采用中药外治,包括中药灌肠、针灸、穴位贴敷、理疗、按摩,还可以配合刮痧、足疗等,以中药灌肠的效果为宜。结合患者的辨证论治的分型,根据医生的面诊指导为主,给予用药。
慢性结肠炎医案一则:
患者女,31岁,初诊诉慢性结肠炎大便溏泻3年,近2月加重。诊见:大便溏,每日清晨5、6点时即欲排便,有时亦有欲解而排泄不畅,腹胀,反胃,恶心,有时便中夹杂粘液,无血液,腹部怕凉,不易上火,但有时口苦,不能吃硬食及肉食,左下腹胀痛,时有纳差。舌质稍淡,舌体稍胖大,舌苔稍白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脾肾阳虚所致泄泻,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利湿。开中药14剂代煎服。二诊,诉腹胀减轻、反胃、恶心、口苦消失,可见湿阻气滞之象渐解;但大便仍溏泄不止,可见脾肾阳虚仍著,欲泻而不爽,泻后有不尽感,兼夹粘液,乃为虚中挟实之象,近两天出现嗳气,乃为胃失和降之象。续前方加减开中药14剂代煎服。
三诊,服14剂后,排便渐顺,且已无粘液,可见实邪已去,腹部怕凉减轻,乃为脾肾阳虚渐复之象。续前方加减开中药14剂代煎服。四诊,服14剂后,大便稍成形,且次数已近正常,可见脾运渐复,惟怕冷仍存,可见虽正气渐复,脾肾阳虚之象尚未尽。予上方加减开中药14剂巩固。后随访半年余诸症已消,大便溏泻再未反复。
张压西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获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荣誉称号/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
主持“基于中医‘肝藏血、血舍魂’理论探讨失眠的生物学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承担4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完成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市多项科学技术进步奖,获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荣誉称号。发表“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对实验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等学术论文20余篇。潜心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研究及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食道、胃肠、肝、胆胰等脏腑病证及结石病有独特的辨证分型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
擅长诊治:
1、胃肠病、失眠、抑郁症、头痛、咳喘、肝胆病、结石症;
2、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
3、前列腺疾病、男性功能障碍、肾虚、不育症;
4、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肿瘤。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
-, 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