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乌托邦21middot王

?

反复腹痛腹泻是何因?

乌托邦21

王大夫讲中医

第期

患者:

33岁

★主诉:患者反复腹痛腹泻20余年就诊。

现病史:患者反复腹痛腹泻20余年,每日2~4次,便前腹痛,便质稀溏,受寒手冷加重,前胸后背多汗,足寒明显,尿频而量多,色黄,舌体胖大,脉沉弦。

中医处置

中医诊断:腹泻(肝旺脾阳虚)。

中医治疗:疏肝健脾理气。

中药药物: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干姜五味子黑附子

疗效反馈:一周后复诊,疼痛缓解,大便较前成型,嘱其继续应用。

疾病背景

医生:您长期腹泻,应该和您的生活居住习惯以及情绪有关。

患者:我生活还可以,饮食也很注意,平日注意保暖,没有不良习惯。平时情绪也还可以,不爱生气。

医生:脾胃病人爱生闷气,所以常常没有表现出来。大家还说您脾气好,您也感觉自己脾气不错,但客观上爱生闷气,内伤自己。还有一种情况,您父母,特别是您母亲和您的爷爷奶奶爱生闷气,也会影响到您的脾胃功能。

患者:要这么说,倒是有,我母亲也确实是和爷爷奶奶有些矛盾。

医生:您讲讲看看。

患者: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因为一些不重要的小事情生气。

医生:其实就是这些小事情,才是导致心理状态改变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好启口,又长期萦绕在心头,所以才会导致你心理失衡,从而导致疾病。

患者:主要是我母亲对我奶奶有意见。我们小的时候,奶奶没帮我们,到老了,和我们住在一起,所以我妈有些怨气。

医生:老人长期和您们住在一起吗?

患者:不是,我奶奶四个儿子,每家轮流住。

医生:多久轮流一次啊?

患者:1个月。

医生:老人没有自己的房子吗?

患者:没有啊,家是农村的。

医生:那老人是够可怜的,在四个孩子家漂移。

患者:现在就剩我爷爷了,今年81岁了,奶奶过世了。

医生:过世多久了?什么原因?

患者:三年多了,因为肺病,具体也不清楚。

医生:肺主忧愁,操劳,家中儿女不让老人省心,老人又爱管事,老人就容易患肺病。您要多关心您的爷爷,您母亲做得不一定对啊!

患者:是的,大夫,可是我现在也搬出来自己过了,和他们接触的少。

医生:那您也要多看看爷爷,劝劝您母亲。人都会老,您母亲老了,也会希望儿女多照顾自己的。不要记恨老人,父母对儿女都一样,希望他们好,没有对谁好谁不好,待谁薄厚。父母对自己孩子多是会补虚泻实的,一定不会补实泻虚。但社会上普通的人心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您越好,越有人帮您,您不好,帮的人也就越少。您做父母了?

患者:没有。

医生:您做了父母,就会体会出父母心了。不管孩子的富贵贫穷,父母都会全心全意帮助孩子的,有些情况多是老人能力有限和无耐,而且老人会把更多的帮助给能力不足或者健康差些的孩子。这不是偏心,而是父母的公心,不管儿女谁对他们好不好,多数父母都会这么处理的。您要时常宽解您的母亲,替您母亲做好对老人的关爱,这个更关键。给父母补过,还是提升您人生境界的机会,您是个厚道人,对老人好,是你个人的本性,您父母的不良情绪干扰您的思维,是被习气影响,所以您纠结,身体才有病。从儿童时得的病,多数是父母的纠结影响孩子。

患者:您说的对,我一定好好注意啊!

经典回顾

《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黄帝内经·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

《黄帝内经·师传》:“……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医生建议

①家中父母对待儿女大多是心存道心,与医家治病同理——补不足,损有余。不管儿女待自己薄厚,均全心待之。儿女多的家庭细心体会,不可因父母处事不均,对待儿女有薄厚,而心存抱怨。父母不均处,正是道心。而世间人,则通常以“益有余,损不足”为常情,所以富日富,贫日贫。只有持父母之心为政的官员来调衡,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②学中医后我们要有整体观,用整体观来规划生活。我们每个个体是家庭中一员,家庭与个人幸福和健康息息相关,在家庭中,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最为关键,有余力,再帮助爱护自己的家人,善待他们,也就是善待自我。

③中国的健康观,需要自我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人天和谐。疾病诊断治疗,从这里的整体观入手是捷径。

微刊

第期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yganv.com/zyyy/14574.html